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赵铮 《金融研究》2018,460(10):89-105
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GMM和固定效应模型从融资角度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杠杆的顺周期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总体上杠杆倍数与经济波动显著正相关,但国有商业银行杠杆相对稳定,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杠杆较高且有显著顺周期性;宽松货币环境下,银行发展状况差且流动性强的银行倾向“加杠杆”,且杠杆越高,顺周期性越强。同业融资会增强杠杆的顺周期性,且股份制和城商行的卖出回购有显著的顺周期性。本文研究表明,稳杠杆的重点是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重心是控制新兴同业业务的顺周期性,需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与结构性逆周期杠杆监管。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备受瞩目,促使巴塞尔委员会重新修订流动性监管规则。我国因为市场经济不健全,金融程度不高而受此次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问题应引起监管当局重视,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3.
金融中介的高杠杆及其顺周期性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杠杆的顺周期对于优化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稳定实体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金融体系三大支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选用2010—2019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三者杠杆顺周期行为的存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金融中介存在杠杆顺周期行为,二是不同类型金融中介对杠杆顺周期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三是相同因素对不同类型金融中介杠杆顺周期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将三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贡献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4.
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之一。本文对发达经济体代表性商业银行和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发达经济体资本监管存在明显顺周期性,而中国资本监管却存在逆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了批发融资周期敏感性对银行信贷周期敏感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银行批发融资的周期敏感性,增强了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敏感性程度。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信贷亲周期性相关文献,也启示银行业监管部门不仅要关注批发性负债融资的数量特征,还需关注批发融资的期限和借款频次等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的发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更引起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的广泛关注。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顺周期的实证研究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2002年2013年)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的发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更引起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的广泛关注。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顺周期的实证研究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2002年~2013年)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8.
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顺周期性。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顺周期性主要源于借贷行为和金融管制。顺周期反馈机制通过不良贷款比率(PD)增长,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银行资本因为来自有毒资产的损失而减弱等增加信贷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  相似文献   

9.
王培 《时代金融》2013,(17):169-170
银行信贷的顺周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金融体系由于内生或者外生的因素对宏观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更是暴露无遗。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比较突出的提出了所谓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从而将消除银行顺周期性摆在了风险监管的重要位置。以我国银行信贷活动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逆周期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资本市场不断下挫,融资利率市场化下的影响,银行传统业务利润逐渐萎缩,尤其是对中小型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较大,从而刺激了同业业务发展。过快的扩张速度下,近年来批发型融资速度剧增,对原有贷款机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批发性融资对贷款的影响分析,可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的加速发展,商业银行融资模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零售存款融资在总融资中的比重下降,批发性融资的比重开始上升。本文使用了我国16家上市银行在2010年四季度至2016年三季度期间的财务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批发性融资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批发性融资的发展会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有度、有节地发展批发性融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善负债结构;而监管当局应该认识到批发性融资的风险隐患,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验证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于缓解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适用性。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较弱地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动,但具有明显的收入平滑、财务信号作用;非自愿贷款损失准备、资本监管对贷款的约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金融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运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70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问题以及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一步引起了银行业、监管层、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的具体特征,检验我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非线性、非对称特征,本文采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是非对称的,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信用评级迁移、货币政策效应及银行经理人羊群效应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非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丽寒 《海南金融》2013,(7):9-12,28
在《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及《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框架内,本文分别从资本要求计量方法、资本要求计量结果、与违约概率的相关性、顺周期性等方面,对《巴塞尔资本协议II》计量资本要求的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作了实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量出的资本要求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它们随违约概率变化的幅度基本一致,均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效应,且两者在顺周期效应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由于两种方法在计量和顺周期效应方面表现出的趋同性,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对它们进行逆周期调整。它们在计量结果和内涵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商业银行可用于经济资本管理的不同阶段,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7年的相关财务指标和杠杆率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杠杆率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总额、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营业利润率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杠杆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管理费用率、存贷比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基于此,提出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金融脱媒快速发展,银行业出现“存款荒”现象,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融资稳定性下降。本文从信贷规模和贷款价格两个方面考察融资稳定性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并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8年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稳定性与银行信贷规模、贷款利率均呈正向关系,说明现阶段融资稳定性下降后会导致银行信贷规模下降和贷款利率降低。异质性分析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这两类关系更为显著。本文最后从监管当局与银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用2003—2015年间我国61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动态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如下研究结论:(1)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对商业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存款融资成本对资本充足率的变化缺乏敏感性,而批发融资成本对资本充足率则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资本充足率主要通过影响批发融资成本,来对商业银行平均融资成本造成影响。结论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意义在于,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2010—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流动性创造顺周期性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释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顺周期性。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银行对数据要素的利用能力,通过提升信用识别能力、改善预期、加强风险管理和增强融资稳定性来缓释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顺周期波动。同时,资产规模较大、地处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利用数字化转型缓释银行流动性创造顺周期性的效果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更有助于缓释流动性创造的顺周期性,而管理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20.
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几年前,学术界就对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表示深度担忧,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国际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力度不够。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愈益突出。近期,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重点讨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核心的问题是保证银行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缓解顺周期的补救措施及内在稳定指标,本文提出,将资本充足率计算与经济综合景气指标挂钩,比与资产价格挂钩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进而,监管部门则可以考虑设计逆经济周期的监管政策,比如西班牙式的动态准备金计提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