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情感顾问     
我和男友恋爱两年,他从不主动约会我,问他喜欢不喜欢我,他总是念“嗯”、“啊”、“哦”的三字经,就连上床这种事,他也表现得比女人还矜持,我抱怨他太闷,他只知道傻笑;我生气了,他也不知道甜言蜜语地安慰我;最后,我眼睛哭肿了,他却一副没事人的样我们的年纪都不小了,问他结婚好不好,他说好,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有时候我真想冲他大声...  相似文献   

2.
审缘     
审缘刘建军秋林沉寂,残叶偶落。我和他。“你不去不行吗?”我抬起头。“不行,我是主审。”他很坚决。“你们审计不是有回避制度吗!”我有点生气。“咱们———不是还没登记吗?”“你……”我扭头就跑,这头犟牛,出道没几天,竟要“大义灭亲”,查到他未来岳父的头上...  相似文献   

3.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4.
由一则“笑话”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惠香红我的邻居是方圆颇有名气的一位医生,他喜欢和我聊天,时间久了,谈话十分投机。一日,当我问他是否因医术高明而名声鹊起时,他推心置腹地对我说:“我的医术并不怎么高明,但我特别注意细心观察”。接着他给我讲了一则笑话:一...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代价一只蚂蚁与一头大象共同度过了美妙的一夜。第二天早晨蚂蚁起来时发现大象死了,“瞧我这运气,”蚂蚁叹气道,“一夜风流使我余生都得在挖墓中度过。”站长许多年前,我的哥哥比利在南非的一个小火车站当站长。一个忠诚的职员为了纪念他,希望让他将要出生的孩子与我哥哥的名字一样。受到如此奉承,哥哥当然很高兴。过了不久,职员就带来了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你好啊,小比利。”我的哥哥逗着孩子。“不,先生,”职员吃惊地说,“他叫火车站长。”小幽默  相似文献   

6.
Q&A问与答     
心急水不开 Q:我和他若即若离了三个月,我每次觉得他应该就在今晚向我表白了吧?可是,一顿晚饭之后,他照旧彬彬有礼地送我回家,连让我说句“上去坐坐”的机会都不给。闺密建议我主动出击,可我笃信“轻易得来的不会珍惜”。白天和他聊MSN,晚上聊QQ,临睡再微信一会儿,进展好慢啊……我想给他下个最后通牒:明晚我要去相亲。你觉得怎...  相似文献   

7.
一“嘀铃铃──”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深更半夜的,谁来电话?我疲惫地睁开眼,伸手接过话筒。“江经理,徐伟跳槽了……”耳边传来业务员葛莉的声音。“什么,跳槽?”“江经理,你能否挽留一下,他手里有许多客户,况且和国泰医药公司王总又熟,这一走,对公司会有损失啊。”徐伟是公司市场部经理,掌管着全市各药店、商场的营销,而国泰是全市最大的医药公司,下属28家连锁药店,法人代表王利民和徐伟关系非同一般。“这小子,我待他不薄,他却……”我睡意全消,“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吧。我就不信他有多大能耐。”这徐伟…  相似文献   

8.
“大王,我敬您一杯!”公司聚餐,我借酒壮胆,叫了我们老总一声很久没再用的称呼“大王”。大王很激动,他说有好几年没有人这样叫他了,这些年来,别人只叫他王总,连原来和我一样叫他大王的人,也都改了口了。说这话时他眉眼间颇有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我只能赶紧安慰,“公司大了,当然要正规起来,不能再像当年公司刚起步时那样没规矩。”一句话拉开了共同回忆的序幕,我们每人一碗汤,小口小口地喝着,在觥筹交错声中,聊起了当年我刚进公司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康瞧 《人力资源》2012,(3):10-16
这是一篇艰难的“约谈”,因为乔布斯的“不合作”,几乎放弃。一天深夜。我从医院的床上醒来,看见乔布斯站在门口,他说:“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说完,他离开了。我知道。他说的这两件事情,我都无力完成,但让他再次开口说话,也并非不可能葭是的,一切皆有可能,否则,就不会有这篇超越时空的“对话”了。  相似文献   

10.
村主任     
袁封明当上主任后,停了自己的买卖,接着就在村委办公室办公了。“大叔,你得给俺做主,孩儿他爸光跟我打仗,”本家的一个侄媳妇一边哭着一边就解裤带,“你看我这腚上,叫这个畜类给打的,都青了。”眼看裤子真要脱下来,他赶紧摆手:“别,别,别。行了,知道了,我处理。”“俺要离婚。”侄媳妇话音未落,侄子也闯了进来:“离就离,正好我也不想跟她过了。”“今天我有别的事儿,明天再处理这事儿。你们先回去。”袁封明严肃地说,“就这么着,要是不听,我就不管了。听吧?”两人看见他黑着脸,鸡啄米般点头,蚊子似地应道:“听。”…  相似文献   

11.
大约一年前,周立波《笑侃三十年》正当红的时候,我说,“他走不出上海”。周围人反驳,“他普通话说得也挺好啊。”其后,周立波越来越多“开国语”,其间夹杂的上海话,倒成了糖霜,时至今日,他更北上中山音乐堂,似乎证明我完全错了。  相似文献   

12.
百花园地     
后来怎样了  有一位医生对他的同事说:“劝病人用精神治疗法治病,有时也会起副作用。”   同事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次我接待了一个神经衰弱患者,”医生说,“我劝他到气温较高的地方休养一段时间,他说经济能力不允许。我便让他在自己的屋顶上画一个太阳,然后整天想象着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干活。”   “后来怎么样了”同事急切地问。   “唉 !后来,他中暑了 !” 世贸组织常用术语和缩略语   GATT──关贸总协定:即“世界贸易组织”的前 身。   GATS──同关贸总协定地位相等、负责管理服务业贸易的机…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漫画与幽默改姓何某30多岁了,父母还没给他娶媳妇。一天,他唉声叹气地对父亲说:“我不姓何了,改姓‘可’吧!”父亲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我的身边少一个人啊!”父亲会意了,答应马上托媒说亲。找了好几年,媳妇还没找到。他又对父亲说:“我不姓可,姓‘丁’算了...  相似文献   

14.
路要拾遗     
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上午,我独自前往国立博物馆参观。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匆匆的脚步声,并伴随着一声声的叫喊。这时路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感到很纳闷。转过身去,一位青年男子朝我奔来。“先生,你丢了饮料罐!”我一愣,向他耸肩摊手道:“我没有丢啊。”可那青年却固执不让,“我亲眼看见一只饮料罐从你脚边滚出来的。”见他煞有介事地指责,我更是莫名其妙,也无心同他辩个清白。立刻弯腰俯首拾起这只不知从何方滚到我脚边的空饮料罐,将它扔进了路边的废物箱里。息事宁人后,那男青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十分委屈地向他解释:“先生,这只饮料罐真的不是我丢的。”  相似文献   

15.
胡建学的大名想必是人人皆知了。据说,此人案发后很有些感慨。他说,他只后悔一件事:“我用错了一个人,用错了一个检察长!”他的这种“感慨”很令人感慨。胡建学是不是真的只后悔这一件事,我看未必。但他说他最后悔用错了检察长,我信。假如他起用的不是一个公正廉明的检察长,假如这个检察长“知恩图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位胡大人现在说不定不仅不会案发,倒不下去,凭着他的自我宣传力度,说不定还会升官。这实在令人感慨!但令我感慨的还有另一面。胡建学既然能说此大话,恐怕在检察长的起用问题上他有很大的发言权,他能说…  相似文献   

16.
陈远 《东方企业家》2009,(7):116-116
事出曹汝霖。先容我抄书:曾庄在天津,日本人认他是中国真正的亲日派,天津常有防空演习,凡灯光外露的例须拘禁屋主人。一天,日本宪兵发现曹宅也有灯光,将要进门来盘问,曹站在阳台上向他说:“佣人一时不小心,你把他带了去。”完兵告以带主人不带仆役。曹说:“你认得我否!”“我认得你,你是曹汝霖。”“认得我就好说话了,曹汝霖在中国是著名的卖国贼,你为什么要拘我!”  相似文献   

17.
王晓鑫 《活力》2006,(3):118-118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的。当年,陶先生在育才学校做校长。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想用砖头砸同学,就将他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校长室。看见那个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对你的奖励,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来:“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我了解过了,你打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18.
当初和丈夫相恋时,亲友门都说他不配我,因为我是公司最年轻的经理,前程“无可限量”,而他只是科研单位一介研究员。但我认定他为人忠厚老实,而且很会过日子,所以便义无反顾地与他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我忙着在商场奔波,丈夫耐心在家操持。一晃六七年,两人变为三人,倒也相安无事,过得其乐融融。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丈夫的思想也落伍了。仿佛一夜之间,原来的“模范丈夫”变成了“窝囊丈夫”。尤其在男人挣钱女人花的今天,一向以家有贤夫为傲的我再也不敢理直气壮地谈论丈夫的贤德能干,不敢带着丈夫出席一些“上流”…  相似文献   

19.
“我的青春奉献给了非洲,我的事业在非洲。”今年是徐晖在肯尼亚奋斗的第11个年头。回顾往事,最令他欣慰的是,当初竭力反对他“下海”的父母看到了他在异国他乡成就的一番事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每一期杂志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采访对象那里,把杂志亲手送给他们。一次,恰巧那位采访对象不在,而她的同事接待了我,他翻了翻杂志后问我:“现在做记的也不容易,你送杂志过来一定是想让我们经理多订些杂志吧?”我反问他:“这有什么区别吗?”他把我的问话当成默许之后,竟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当然不一样了,作业务的现在谁瞧得起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