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丽 《理论观察》2010,(1):78-79
2010年1月1日起,一部旨在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施行救助的地方性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施行。这一条例是我国首部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省级地方立法。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其理论价值更胜于实践意义.它不仅充分地体现了“人权保障”的究法精神,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对被害人损害赔偿权利的救济,有力地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下,司法机关也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工作思路的调整,提出了“和谐司法”的理念。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在部署2007年的工作时又提出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这可以视为建设“和谐司法”的一个具体举措。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必要性我国刑法第36条规定:由于犯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和地区,从欧洲议会到联合国,都纷纷建立了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文章对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模式构想,对于保障被害人基本人权、恢复社会正义、推动我国法律体系完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刑事司法体系以“被告人为中心”构建,被告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保护都得到重视和加强,然而,被害人的地位和权益保护却淹没在国家公权力以及被告人人权保障的强烈呼声之下,这使被害人与被告人利益保护处于失衡状态。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承受者,刑事被害人承受着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负效应。如何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已经成为推动恢复性司法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宇 《魅力中国》2010,(4X):159-159
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规定了公诉案件被害人有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但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被害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被害人权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刑事被害人补偿还是一片空白,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国家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主要理论基础学说,确定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性质,并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补偿的原则、范围、金额、补偿机构、补偿的法律程序以及国家补偿金的来源等几个方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建构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黄淦 《魅力中国》2010,(29):159-159
在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救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司法实践。刑事被害人通常只是作为一个诉讼法学概念为人所知,随着纠问式诉讼制度取代弹劾式诉讼,国家追诉原则逐渐取代了私人追诉原则,追究犯罪的活动被视为国家专门机构的法定职责和一种国家职能活动,检察机关取代被害人成为行驶控诉职能的当事人。被害人不再担当原告人的角色,不再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然后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却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这种制度的缺失让我们很难期待作为刑事被害人的社会成员对社会充满信心。我们所主张建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弥补诉讼救济功能的不足,在诉讼方式之外,以救助,补偿等方式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济,以此完善我国被害人救济制度,让遭受侵害的主体恢复对社会的应有期望。  相似文献   

8.
王宇声 《魅力中国》2013,(20):72-72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有效的保障,但在司法实践中,国家却常以公众利益为由而牺牲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而作为其中特殊群体的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受到严重的忽视。本文从刑事未成年被害人特殊群体的角度,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不足之处,提出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对刑事诉讼工作有所帮助。一、我国现行刑事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障体系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徐旭 《魅力中国》2014,(13):294-294
近年来,多起影响恶劣的虐待、遗弃、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屡见报端,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刑事立法和司法时未成年被害人的关注不够、保护不充分已成诟病。对此,本文从制度设计之必要性出发论述了当前检察机在未成年被害人保护领域亟待重构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直接关系到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联合国大会1985年11月29日的40/34号决议通过<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以联合国文书的形式集中规定了保障罪行受害者的基本原则.这表明,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共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关注,世界各国相继设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近些年,我国的司法和政府机关也开始对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这使得将补偿机构设在司法机关还是政府部门成为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修订,刑事被害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在请求赔偿权、获得救助权、参与诉讼权和上诉权等方面,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或者需要在实际执行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具有当事人的地位。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应当享有体系化的权利赋予和保障,对此有关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有明确且完备的规定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但是,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被害人权利的体系化和国际化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 正如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所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先进。她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如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所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先进。它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对西部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英国:救助立法悠久 英国政府对贫困群体非常重视,早在1834年,英国就制定了新《济贫法》,主要是确认社会救济属于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确立社会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就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  相似文献   

16.
耿俊峰 《魅力中国》2008,(25):62-63
被害人刑事损害补偿制度,也称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一定程度的物质损失,该物质损失,由于犯罪人无力赔偿,或由于案件尚未侦破,犯罪人尚未捉拿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特区经济》2008,(9):252-254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各国政府在发展社会保障的理念和战略上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很重视基本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概念尚未普遍应用,只是在社会救助制度中以不同形式存在,但我们可以从实质内容上对各国社会救助制度中这一方面内容加以提取,同时做出比较,以期对我国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志鹏 《魅力中国》2011,(20):163-164
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直接承受者,应当对其权益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刑事和解制度对于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真有重要作用,它以被害人为中心从而能对其进行全方位保护。但是我国目前对于被害人的保护明显存在不足,被害人诉讼权利得不到落实,诉讼地位不够明确,物质利益和人身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各地区在刑事和解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实践,这些地区有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巍  周源 《走向世界》2000,(1):34-35
冬天来了,冰雪降临,寒风阵阵。如果是在从前,对于山东省陵县棉厂的下岗职工孙洪岐来说,这必是一段为生计发愁、令人难熬的灰色日子。然而今天,孙洪岐在陵县社会救助基地承租的日光温室大棚里,望着丰收在即的西红柿、黄瓜、芹菜,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象孙洪岐这样的贫困户,在社会救助制度的帮助下而脱贫致富的,在齐鲁大地上还有很多。那么,山东省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怎样运作的呢?它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力,会使一个个贫困家庭焕发新貌?  相似文献   

20.
史瑛瑛 《魅力中国》2014,(5):316-316
刑事和解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犯罪人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方式补偿被害人,并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刑事和毹的目的是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恢复被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并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制度作了具体规定,确立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缓和性、自主性、互利性等特点,在适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