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历史课题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国门打开之后。在“救亡压倒启蒙”的主旋律下,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坎坎坷坷,任重道远。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西方”与“传统”之间徘徊,恰恰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谋求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两难困境,而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就是要试图摆脱这种困境,这一现代化过程同时构成了近代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祖 《江苏经济》2003,(4):26-27
近代中国两度经历了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然而,这两次转变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和意义。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除了输入商品外,还在中国开办银行、经营交通运输、设工厂,进行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国际化的过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中国高校教师国际化在近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初期外籍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外籍教师所占比例逐步减少;国内高校教师和学者开始走出国门;高校教师管理受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海之殇     
《中国报道》2010,(10):46-47
近代(1840—1949)是中国海洋文化传统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是中国受到西方干扰、侵略后社会转型的产物。中国的国门和市场向西方洞开,中国的海洋和沿海疆域主权半失,及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命脉都操于西方势力和洋务派之手。清政权风雨飘摇,人民生活贫困,中国从此开始了成为一个"落后"国家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孔涛 《新西部(上)》2007,(8X):180-181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国际化的过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中国高校教师国际化在近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初期外籍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外籍教师所占比例逐步减少;国内高校教师和学者开始走出国门;高校教师管理受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4,(23):46-48
正"一带一路"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结成硕果、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箭在弦上……在世界经济依然不景气之际,中国经济正向多个领域齐头推进。在东北,从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资成本高问题、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结成硕果、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箭  相似文献   

7.
梁盼 《新财经》2013,(3):102-103
近代以来的欧洲到底是从何时领先于东方的,这是一个在东、西方都争论不休的问题。自1840年英国人用新式铁甲战舰轰开中华帝国的国门,到新中国建立,这一百年的历史永远是中国人心中的痛。从此,欧洲科技、文化甚至人种的优越性就似乎是天然存在的。而以中国为翘楚的东方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尤其是亚太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已是势所必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冲击:其一,中国的劳动力不可能永远固守国门,他们是否具备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其二,一旦国外劳动力进入中国市场,那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劳动力能否抵挡得住他们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是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发生了变化。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重点考察近代中国国民的食品和营养水平及其结构状况,进而从一个侧面测度近代中国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中国近代建设的伟大先行者。他率先勾画了近代中国最为完整、最系统的经济建设蓝图,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他《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的演说》,是其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供给约束型经济"前提下建立了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函数,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和货币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战期间中国资本品进口严重受阻,近代工业实际到位的投资呈下降趋势,造成总供给曲线无法右移,总供给的瓶颈效应愈发严重,经济负增长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国际银价上涨导致的白银外流,造成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函数的另一个正相关解释变量——货币供给——发生了萎缩,进一步打击了中国经济。一战时期是中国经济的衰退期,且衰退程度较深,从长期来看,是近代中国50年期间表现最差的一个短周期。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历了非常复杂的2020年,对2021年有了新的期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的"第一个百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会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我们今天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着这个新时代的机遇。中欧投资协定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协议,预示着中国的第三次开放。一、近代中国的两次开放近代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开放。第一次开放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是英国的军舰和西方列强强迫打开了我们的国门。  相似文献   

13.
夏斌 《上海经济》2007,(9):17-17
在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与的态势下,应认真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确立金融弱国的思维,看好中国金融"国门"。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先驱者,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思想家,他的交通建设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孙中山的交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一、建立现代交通业的前提是实行对外开放鸦片战争使古老中国紧闭的国门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下被迫打开。这个过程虽然极其痛苦,但却使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自强开放的必要性。孙中山有着丰富的涉外阅历,因而能较早地意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市场也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他从英、美、日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深信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开放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好处,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河南经济》2003,3(3):14-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一个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十月三十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近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一书的著者张国辉同志,应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邀请,作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与洋务运动史研究的报告,在下列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近代前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例如外国列强的商品侵略。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撞开了关闭多年的沉重国门,非公有制经济籍此春风也冰雪消融,一些中外合资企业更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强有力的"潜力股".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农村劳动工资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相关经济史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的形态和数量、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变化以及城乡工资水平差距等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水平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申奥成功、加入WTO、成功举办APEC会议、足球出线等。但是,最大的事、最喜的事、最难的事都莫过于中国加入WTO。有人说,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的对外开放,一次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第二次就是今天的入世;当然,第一次与第二次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不能相提并论,不可同日而语。第一次对外开放是被迫的,是被外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的国门;第二次则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是自己打开的国门,请进来、走出去。入世就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由过去政策性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制度性的对外…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中国处于由封闭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性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就决定了近代中国消费需求结构与传统社会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从宏观层面,对近代中国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并就其层次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进行了多角度考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状况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