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看次贷危机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及美元本位下国际储备的新变化;指出美元本位下美国经常账户持续失衡,大量向世界各国输出美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用扩张。信用扩张推高了资产价格,增加了货币供给,并与风险监管缺位等因素一道,共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2.
刘煜辉 《中国金融》2007,(21):48-49
中国通胀输入型特征明显通胀本质是货币过多导致的货币贬值,源头在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元的滥发。自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就在不断地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格林斯潘的一系列降息,把大量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注入世界经济体,过去五年全球官方储备增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暴涨暴跌、急剧动荡。传统经济学不能对目前石油价格的动荡给予解释,而在"货币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视角下发现:由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和浮动汇率制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本质(制度性)原因,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并扭曲实体经济。石油金融化趋势将愈演愈烈,要避免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等制度安排,短期目标是构筑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能源-金融”的“联姻”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担心美国政府金融援救计划导致美元贬值,全球油价9月22日疯涨16.37美元.创历史上最大单日涨幅。不难预料,在接下来几年中,作为全球信用核心货币的美元持续走弱局面可能难以根本逆转,因此,国际油价虽然出现短暂回落,但高位运行的局面仍将持续。发生在21世纪初期的本轮能源价格走强.除了美元因素外,需求增长、市场投机等因素也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宏观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全球物价上涨是供需矛盾积累和信用膨胀的体现,是经济全球化和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必然结果。我国必须从"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五个方面入手,使各项政策相互协调,从而在控制物价和保持增长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6.
全球M2/GDP水平和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1971 年作为信用货币制度确立的重要时点,对全球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M2/GDP水平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M2/GDP>1 不只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世界平均M2/GDP持续上升.截至目前,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M2/GDP呈现完整的"倒U"型,反而有更多的国家出现M2>GDP的现象,且差距会增大,即呈现喇叭口趋势.本文重点探讨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货币数量无限增长与实体经济运行所需货币量相对减少,这是货币数量的绝对增长超越经济规模的根本原因.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必然导致数额庞大的货币资产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成为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而现行的各国央行调控货币供求关系的工具最终会加速货币的繁衍,通胀和滞胀己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常见现象,经济危机的形态也由生产过剩的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基于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在规律,我们对在不改变信用货币制度前提下任何试图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新体系的努力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宏观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全球物价上涨是供需矛盾积累和信用膨胀的体现,是经济全球化和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必然结果.我国必须从"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五个方面入手,使各项政策相互协调,从而在控制物价和保持增长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8.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应该受到约束,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需求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向应由主权信用货币进化为“锚本位”,其变革过程将是“独霸”一“一主多元”“多元/统一”的三阶段演变;建议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应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不断加剧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学家和国际机构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泡沫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追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主要是美元泛滥导致的美国投资一储蓄缺口不断放大,以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为表现的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在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他国家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货币泛滥,加上各种金融创新推波助浪,全球流动性过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王开 《中国外资》2010,(6):10-11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元的国际信用受损,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货币国际结算的经验法则,然后从交易成本视角、宏观综合视角对国际货币结算选择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元的国际信用受损,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货币国际结算的经验法则,然后从交易成本视角、宏观综合视角对国际货币结算选择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术界在通货紧缩的定义方面大致可分为"价格派"和"货币派".持"价格派"的观点学者认为中国已陷入了通货紧缩;而持"货币派"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现代经济本质上说是信用经济,通货紧缩伴随经济萧条,从信用的角度看就是信用的破坏.对于信用的破坏过程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的产生,主要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货币主义的研究方法;另一种是商业周期的研究方法.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有:体制原因;政策调整滞后;外部需求萎缩.对中国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是:采用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和加快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现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特里芬难题”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美国依然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世界都在为美国的国内危机买单,失衡的全球货币体系难以再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元的信用和地位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从而再次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央行一片宽松的浪潮中,欧债危机有所缓和,风险资产价格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也经历了一波较强的涨势(见图1);此前备受打压的欧洲二线国家股市、债市则出现强劲反弹;大宗商品,特别是金属价格亦表现突出。各主要货币中(见图2),欧系货币以及商品货币兑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扬。其中欧元兑美元在7月底触及两年新低后,至9月中旬反弹已经超过1000点;月底汇价虽有所回落,但当月仍然上涨2.3%,表现仅次于纽元。而传统上具有避险功能的美元以及美国、德围、英国等国困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这些均反映出全球避险需求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潘向东 《证券导刊》2009,(21):15-15
近期的美元一改一年来的强势,不断创出新低。未来1-2年内美国经济面临的困局将会是过度依赖货币所带来的"滞胀"。这就导致未来1-2年全球将呈现弱美元和通胀,从而全球的货币又将重新追逐资源和资产。  相似文献   

17.
任亮 《金融博览》2009,(9):10-10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问题提出了质疑,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尼等国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颜志敏 《理财》2005,(5):94-9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富有的“财神爷”,执掌美国经济决策大权的他始终给人一种“谨慎而又卓识远见”的印象,他为美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他在个人理财方面称不上大富翁,但他独特的“理财经”却值得称道。格林斯潘的主要收入是薪水,他的年薪为13.67万美元,这比他1987年以前担任私人经济顾问的报酬要少得多。格林斯潘的主要价值资产是近100万美元的美国政府短期国库券以及退休金和一些金融投资等。他的发言人说,格林斯潘为了避嫌而不投资股市,因为他负责制定利率政策,对股市有着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9.
超主权货币实施的四大技术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问题提出了质疑,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尼等国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20.
管清友 《中国外汇》2008,(11):20-21
当前,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通胀风险已经成为对全球的挑战。吐界银行近期发布的《上涨的食品价格:政策选择与世界银行的反应》显示,2008年2月前的36个月,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全球粮价总体上涨了83%。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两倍,从40多美元上升至目前的120美元以上。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产生遵循着原材料-PPI-CPI的传导次序,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对世界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4月2日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首度承认美国可能陷入温和衰退。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则在4月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超过50%。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同时出现,20世纪70年代困扰西方国家的滞胀状态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