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更加重视,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不断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2010年11月,20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巴塞尔协议第三版》(巴塞尔Ⅲ),确立了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的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2010年,在雷曼兄弟破产两周年之际,《巴塞尔协议Ⅲ》在瑞士巴塞尔出台。新巴塞尔协议重新界定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从《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背景及协议中有关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内容入手,阐述巴Ⅲ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以及分析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凸显了《巴塞尔协议Ⅱ》的缺陷,致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在2010年9月12日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巴塞尔协议 III》,并于同年11月举行的 G20峰会上正式批准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于银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金融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商业银行监管的完善对于保障国内和国际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巴塞尔协议 III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指导我国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姗  林小琳 《财会月刊》2012,(21):17-21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会加剧危机时期的金融风险。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数据为例,考察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行为。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确实存在顺周期的特征,而且国有银行比非国有银行表现出更强烈的顺周期性。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监管。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协议     
《财务与会计》2010,(3):72-72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的统称,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和实践总结。协议实质是完善与补充单个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不足,减轻银行倒闭的风险与价值,1975年,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个国际银行监管协议——《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企业导报》2011,(5):66-67
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委员会开始反思《巴塞尔资本协议11》资本监管要求的不足和缺陷,经过多方磋商和多次讨价还价,旨在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终于出台了,改进的核心内容在于提高了全球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作为此轮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代表性成果,首次建立了国际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标准和实施时间要求。2013年6月,我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恐慌,这表明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不足和亟需建立合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迫切性。本文阐述了大众资产自主管理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了国际和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的要求,并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巴塞尔协议Ⅲ.文章回顾了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对于公允价值度量的规定,通过分析指出: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规定有待进一步改进;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我国银监会出台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面对更加严格的资本约束条件,商业银行应完善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各项业务协调平衡发展。本文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四大监管工具入手,分析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结合对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年报数据分析,从节约资本、增加效益和补充资本三个方面提出财务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是中国银行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而且长期以来,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巴塞尔协议Ⅲ》实施以后。文章在新经济背景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现状并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协议Ⅲ》出台,进一步加强了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的要求。基于此项新规,银监会近期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同时,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商、建行被列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本文主要研究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变化对这五大行发展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协议Ⅲ》发布之后,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实施了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商业银行绩效不仅受资本监管的影响,还与自身的经营模式紧密相关。文章选用RAROC(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来衡量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使用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财务数据,研究资本监管、非利息收入这两个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其中,更严格的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具有正面影响,而非利息业务还不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绩效。研究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调整业务方向、提升经营绩效提供建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监管的"三大支柱",其中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的重要性来说,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我国目前银行监管的发展情况出发,指出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出了存在的监管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对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监管、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实施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此次我国银行监管新规融合了巴塞尔Ⅲ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分别为11.5%和10.5%,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正在倒逼国内银行走上一条内涵式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积极应对“新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0年年底起,我国国际业务占比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将开始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新协议”),中小商业银行可自愿实施。巴塞尔协议号称国际金融界的“神圣公约”,是在1988年旧版的基础上,历经十多年的修改和完善,于2004年正式发布的。“新协议”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了银行资本计量与监管的范畴,以确保银行为抵御风险而持有足够的资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务院已决定把我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并按巴塞尔协议进行监管(巴塞尔协议在国际金融界,享有神圣的条约的盛名)。专业银行要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首先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包括总量管理、流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效益性管理。总量管理目标是防止和消除经营中的超负荷行为:流动性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巴塞尔协议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进而运用我国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中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框架的"新资本监管标准"对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确立清晰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目标;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本金补充制度;完善一系列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英才》2010,(10):18-18
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要求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从现行的2%提高到4.5%。同时,“资本防护缓冲资金”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  相似文献   

19.
银行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稳健经营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达到国际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银行最低资本要求《新巴塞尔协议》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对银行业有了新一轮的思考,同时也暴露了巴塞尔Ⅱ的一些弊端,如:银行资产质量不佳对系统性风险和顺周期效应没有足够的重视等问题。为了建立新的银行监管体系,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提出了新的监管标准,被人们称为"巴塞尔协议Ⅲ"。在巴塞尔Ⅲ协议提出的背景下,新标准对中国银行业将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依旧面临着问题,对待这些问题的存在银行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