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化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三角及珠三角共25个城市为分析样本,采用截面数据对其进行城市化发展的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长三角的城市化总体水平高于珠三角。但,长三角内部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加大公共服务的提供力度、加强区域内城市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及重视第三产业发展等建议,以便能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也是一种衡量地区管理水平和社会组织程度的标志。文章利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测评,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政策。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城市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人口、 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生态环境状况逐步成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之一.筛选出15个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省会级城市进行分析,得出反映并影响城市规模的4个因素.使用聚类分析法,将不同人口城市进行类比,为城市的发展寻找参考模板,探寻不同等级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加快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所有问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文中通过说明研究城市化水平的现实意义,分析我国几十年城市化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建设及城市化水平,发现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对不足之处,从多方面因素考虑设置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从而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的度量与发展取向——基于DEA的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结果,适度规模由工业化所需劳动人口决定.中国内部存在多重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因不同工业化水平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因此应设立城市化比例指标,使其反映适度城市化水平时不受工业化水平高低影响;建立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城市化度量模型,根据地区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寻找适宜的城市化参照标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城市化层次发展战略,即按照实际工业化水平选择适宜参照标准,制定地区城市化发展具体目标和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指标追赶.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4,(12):21-25
本文基于PSR框架模型型,结合当前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结现状,从压力从、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构建了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2003-2012年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并采用协调度函数测度发展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水平提升有限;提升过程中压力—状态—响应三大系统间的协调度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是存在不均衡、不和谐的情况。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经济、社会、城建与环保四个方面的城市化复合系统模型,运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的12个城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甘肃省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董瑞征 《价值工程》2019,38(4):38-41
我国城市化水平一般是指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反映一个地区城市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该地区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而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指标,城市化水平预测是将定性问题用定量结果表示出来,对其研究成为科学评价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关系的数学模型主要分为这三种类型,分别为线性关系、对数曲线关系和Logistic曲线关系,本文以广州市的人均GDP作为自变量,城镇人口比重数据作为因变量用这三种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发现线性关系的拟合效果,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线性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得出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袁晓玲  张跃胜 《城市问题》2015,(3):18-24,104
以2003-2012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间动态耦合的演化轨迹。结果显示: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总体水平偏低,并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二者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同样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4年我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单向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推动作用,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互动弹性系数不同;从短期来说,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因果关系不明显。最后,根据地区特征,提出促进城市化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2011年中国各省的人口、经济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为:2011年中国的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1%,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有正的影响显著,第二产业比重对城市化水平有负的显著影响,人均GDP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利武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分析传统城市化水平度量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经济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域景观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水平、环境状态的城市化水平等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是县级市。科学评价县级市的城市化状况,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县级市城市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创造性地引入马田系统(Mahalanobis-Taguchi System,MTS),将稳健设计理念与马氏距离相结合,建立起新颖的测度县级市城市化进程的数学模型。最后,以江苏省52个县(市)的典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揭示江苏省县级市城市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城市化水平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而人口比例指标则又是主要指标法中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文章回顾了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历次演变 ,阐明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论述并评价了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对其它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的研究 ,分析了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统计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 ,受长期变化、周期变化和随机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采用R S的统计检验方法 ,选用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综合集成定量分析人口城市化的发展状况 ,检验结果证明综合集成预测模型的拟合误差比单一模型计算的误差小。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及预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居民,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并使更多人口能够享受城市建设和城市明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通常是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也称之为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是一个含义更广的反映现代城市发展过程和阶段的综合概念,不仅仅是指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同时还反映城市发展的质量,包括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追求政治经济、科学化、生态环境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院文章依据2006 年~2011 年长三角两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房地产需求及城市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城市化增加了房地产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居民消费.城市居民消费的提高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房地产需求增加也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居民消费与房地产需求呈倒U 型关系,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居民消费促进了房地产需求的增加.要拉动内需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就务必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树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和加强文化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指出 ,城市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在中国 ,其发展受到庞大的人口、工业化量、质以及资源的极大约束。只有正确地把握城市化水平、速度、目标等现状问题 ,才能稳健而行 ,从再城市化入手 ,实现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论的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总结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同意见 ,对占主流的“滞后发展”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 ,指出其存在方法论的缺陷。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相适应的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有别的特征 ,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中的结构出现偏差的结果 ;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的改善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