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惠丰 《潮商》2010,(5):91-93
中国茶文化一绝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而是指包含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以及丰顺、兴宁、大埔中的一部分和福建诏安一部分在内的大潮汕地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潮语中音不  相似文献   

2.
陈洁 《潮商》2011,(5):92-93
潮州歌册是潮汕地区民间说唱文学,和北方的大鼓同为我国两种主要的说唱文学形式;中华大地上被称为“女子文化现象”的物事寥寥无几。而在广东,一有顺德婚嫁民俗的“自梳女”,二有潮汕地区的“潮州歌册”。那么,潮州歌册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总结和分析潮州歌册的艺术特色,对传承和保护这一独特地方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潮汕人,是广东省三大民系之一,其居住区域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最东端的南海之滨,并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故有"省尾国角"之俗称。潮汕地区原为潮州府辖地,其幅员相当于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以及梅州市的大埔、丰顺二县,现有人口约1000万;除此之外,还散居我国各省以至海外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潮汕人,也约1000万,即所谓海内1000万、海外1000万,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民系。  相似文献   

4.
潮州特色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历代民间点心师傅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潮州特色小吃是大潮汕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在海内外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5.
潮汕地区地处广东省的最东端,毗邻福建。南海和台湾海峡在这与台湾南端一衣带水。素有“省尾国角”之称。潮汕地区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潮人的主要居住区域以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因历史渊源,汕尾、梅州的部分地区也讲潮语。而潮人总数,通行的说法是,潮人有三个1000万,即潮汕本土  相似文献   

6.
陈群歆 《潮商》2017,(6):66-67
隋文帝开皇十年,全国撤郡设州,因所在地义安郡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152年后,潮州又改名潮阳郡.因此,后人或称潮州为潮阳. 潮州,在中国文化史上始有名声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有关,因其崇高名望,中国的诗词文化中居然衍生出—个"潮州"的意象,自唐宋以来,将"潮州"、"潮阳"及其别称"海阳"、"揭阳"直接嵌入句子中的诗词作品有七十几首,此外,内容不直接涉及地名但标题有涉及的,则至少还有六十几首.  相似文献   

7.
接近于北方的旱船、跑驴、莲花舞等舞蹈的潮州饶平布马舞源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粤东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之花。饶平布马舞最初是由江西的瓷工艺  相似文献   

8.
《潮商》2017,(4)
一、历史渊源 潮汕抽纱艺术是潮汕民间技艺与西方手工艺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工艺美术.据《汕头市志》记载:"早在唐代,潮州民间已有刺绣工艺流传, 随着近代汕头开埠通商贸易,刺绣吸取了西方的图案风格及制作技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潮汕抽纱品.……".由此可见,潮汕抽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形成在百载之前.一百多年来,这种艺术逐渐家喻户晓,以世代传承的形式,延绵不绝流传发展至今.全国"抽纱"的行业名称也是以潮汕抽纱艺术"揭纱"工种的形态来命名的.  相似文献   

9.
《潮商》2015,(6):82-84
1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是近代至现代一个海外华人政权,是由潮州府大埔县人李光耀(1923年—2015年)组阁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建国至今,李光耀为新加坡国父,素新加坡有"李家坡"之称,华人占新加坡人口75%,新加坡华人主要源自广东、福建、海南.福建闽南人和广东潮州人涵盖了新加坡华人四分之三,其余华人由19个方言群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初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本地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感平均水平;(2)潮汕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感程度与学生是否会潮汕方言显著相关,且显正相关关系。结论:潮汕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感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1.
正"海丝之路"粤东第一港柘林,潮汕话读音"只篮",是位于潮州市饶平县东南的一个靠海小镇,与南澳岛隔海相望。潮汕有一句俗语:"未有汕头埠,先有柘林港",说的便是位于柘林镇西南的柘林港。几百年前,这里是潮汕地区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段港。潮州货物在此由"红头船"、"大龟船"转运北上津沪,南下吕宋、安南、马来西亚等地。古代名港盛极一时柘林港是潮汕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贸易和移民海外的深水港口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楚金 《潮商》2015,(6):67-69
潮汕地区的市集始于何时?明代嘉靖年间出版的《潮州府志》中,记载的市集已有云步、塘湖、彩塘、冠陇、辟望、梅溪等,由此可见潮汕市集始于明代之前.依据各地史志留下的信息,潮汕地区市集的演变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罗堃 《潮商》2016,(1):85-86
在中国,被称为“女子文化现象”的物事并不多见,而在广东就有两种,一是顺德婚嫁民俗的“自梳女”,二就是潮汕地区的“潮州歌册”。  相似文献   

14.
谈柏德元,不能不谈北京金漆镶嵌,那是能为之奋斗的事业;谈北京金漆镶嵌,也一定要谈柏德元,他是这个行业的翘楚。可以说,拍德元和金漆镶嵌行业的关系是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罗堃 《潮商》2015,(4):89-91
中秋节是汉族民俗及民间祭祀的重要节日,而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俗谚说:"男不圆月,女不祭灶", 就在女人"拜月娘"时,男人们便与几位亲朋好友相约来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赏月,一边品尝月饼.  相似文献   

16.
《潮商》2013,(3)
近日,由新任马来西亚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联顺拿督率领的潮汕文化访问团一行21人,7月3日至8日访问潮汕地区。
  在7月5日至6日陈联顺一行访问汕头。5日晚,汕头市举行仪式欢迎访问团一行,汕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逸丽代表市委、市政府在欢迎宴会上致辞,市外事侨务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和市侨联领导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17.
《潮商》2014,(4)
正潮汕地区设关可追溯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粤海关创设之时。粤海关下设七大总口,潮州庵埠总口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汕头口只是庵埠总口下辖的一个海关挂号小口,以征收过往民船挂销号费为主。汕头拥有优良的自然港湾,随着海上运输的长足发展,汕头港湾在商业方面的优越性更为凸显,也成了英美法等列强觊觎的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城下逼盟,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汕头被迫于1860年1月1日对美国先行开市。作为必备的配套外贸管理机构,潮州新关(后称"潮海关")在汕头出海口妈屿岛仓促成立,成为继江海、粤海新关之后第三个实行洋税务司制度的海关。  相似文献   

18.
黄郁珠 《潮商》2013,(4):38-39
龙湖古寨位于韩江中下游西岸,潮安县东南部的龙湖镇,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该寨始建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古寨沿韩江呈条块状分布,长约1500米,宽约300米,寨内辟三街六巷,从门到街巷显得设计有致,布置明朗,俨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很相似,故有龙湖有"潮州小城"之称。2012年11  相似文献   

19.
林伦伦 《潮商》2018,(3):66-67
有一句旧俗语说:"潮州九县,县县有语." "九县"说的是旧潮州府的9个县:海阳(潮安)、饶平、澄海、揭阳、普宁、惠来、潮阳、丰顺、大埔(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以后,见百度百科"潮州"),也叫 "潮州八邑"(邑也是县的意思,不算大埔),现在新马泰各地的潮州会馆,还有不少叫"潮州八邑会馆"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是宜兴"。宜兴盛产紫砂壶,这是全世界皆知的一件事。潮州也产紫砂壶,但它的名字叫朱泥壶。茶具始于宜兴,传到潮州后由当地的工艺师用潮州的朱泥因地制宜发展创新而来。宜兴紫砂壶与潮州朱泥壶应是兄弟关系,在当地两种壶具皆而有之。质地基本相同命名不同,宜兴紫砂壶与潮州朱泥壶究竟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呢?下面我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