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国外证券市场不同,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拥有相互补充的两个关于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信息源:ST(特别处理)与GCO(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前的1998—2003年间处于财务困境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采用价格模型和回报模型对GCO的价值相关性和被出具GCO公司的盈余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不论公司是否已经被ST,GCO都会促使投资者进一步降低对公司的价值认定和导致公司更低的盈余价值相关性。这一经验结果意味着,GCO能在我国所特有的ST风险警示制度的基础上提供增量的决策有用性,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持续改进将有利于提升审计师对公司持续经营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其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其质量好坏与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而占据我国上市公司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公司,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实施特别处理机制以来,先后有上百家公司被ST,其中大部分为制造业公司。因此,研究制造业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以便于提前预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借鉴该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以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是否被ST作为判别财务危机的标志,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2008年财务数据,建立了这类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同时使用2010年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本文结论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是有效的,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得到较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4月30日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截止日,这一天也是那些连续几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的“最后通牒日”。因为随着报表的披露结束,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戴上“ST”(特别处理)的帽子;而一旦连续三年亏损,这些公司则要暂停交易了。为了扭亏,为了“保壳”,亏损公司必须挖空心思寻找救命稻草。 收入下降、成本上升,这些由于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的原因已是老生常谈。盲目担  相似文献   

4.
国家飞快发展经济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要在想竞争中永处不败之地,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能力,形成我国公司的整体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主要以中联重科为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并对上市公司面临的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展开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四种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尤其是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而创业板在深交所的成功上市则适时为无法在主板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方便的融资渠道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通过描述融资理论、分析融资渠道等途径揭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并将其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再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提出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赵雪枝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4):105-106,111
如何把中国的股市建设好,是各方所关注的问题。而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建立了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发现经营中潜在的问题,防范于未然,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7.
因战略失误而导致企业价值大幅滑落的公司占到调查样本的81%,战略风险是侵害股东价值的头号原因,始终是各行业、各地区公司市值大幅跌落的最重要原因。进一步可以发现,战略失误在金融服务业特别严重,欧洲的经营问题比美国和亚洲更多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式,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对股份有限公司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及代理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必要的避险措施。  相似文献   

9.
资产重组与ST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围绕着绩差公司的资产重组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似乎这类公司成了资产重组的代名词,或者说,只有这类公司才能资产重组。“ST”本来是证券交易所为了提高投资者防范投资风险意识,而对那些绩差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的一种处理方式,结果却成了某些上市公司努力奋斗争取的目标(如南通机床、中川国际两公司,既没有连续亏损两年的记录,又无净资产低于面值的记载,却主动申请加入“ST”行列)。诸此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资产重组作为资本市场上产权交易的主要方式,企业(或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这一方式实现资…  相似文献   

10.
陈晓更 《冶金财会》2008,27(8):34-36
<正>随着上市公司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也越来越复杂和隐蔽。目前,很多的投资者注重对会计报表中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重视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风险,但实际上导致很多上市公司濒临破产和最终破产的原因却在表外。由于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难以完整披露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促成了笔者对会计报表表外信息所反映的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高速公路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风险管理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本文以我国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21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速公路行业样本量小、财务风险难以评判等特点,从成本控制、资金管理、投资回收三个方面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TOPSIS-SOM模型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并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我国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受区域经济和经营水平的影响较大,在融资方式上积极创新、发展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研究结果可以为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品牌作为企业经营保障之一,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与其它风险相比,企业品牌风险具有一定特殊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品牌风险防范水平显得相对落后,制约了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公司在品牌风险防范方面应要未雨绸缪,建立起风险防范的措秩,通过完善公司管理和有效的措秩来提高企业品牌风险防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春 《冶金财会》2010,(10):37-38
<正>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概念。任何决策都有风险,这使得风险观念在理财中具有普遍意义。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这些原因归结起来,是由于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爆发,导致了财务危机的凸现。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从逐步显现到不断恶化的过程,所谓防微杜渐,在企业正常经营的过程中,就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和预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十分活跃,收购形式从早期的单一权益收购发展为权益收购与公司收购并存,收购的金额越来越大,收购区域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参与形式从以前单一的油气勘探开发发展到上中下游一体化项目,范围从常规油气发展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我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收购上市公司时,存在收购时的合规风险和收购后的经营风险;在发达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严苛的法律风险;从事油气业务一体化项目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非常规油气资产可能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鉴于此,建议今后我国国家石油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时,遵守上市地的监管法律,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谨慎从事非常规油气资产的收购;建立一套科学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机制,做好收购项目的经济评价,完善后评价制度;学会经营海外油气资产;利用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优势地位,收购一些优质的常规油气资产.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措施来改善经营业绩,而且不同的措施对经营业绩的改善作用也不同.对这些措施进行研究可以为亏损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改善问题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有利于其采取合理的经营业绩改善措施. 亏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在宏观层次上,它有利于增加我国优质上市公司的数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合理的发展;在微观层次上,它有利于提高公司生存能力和经营能力,使其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 WTO,市场开发度增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对外经贸事业中来。与此同时 ,如何搞好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已成为大家普遍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据调查 ,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的逾期应收账款大约为其贸易额的 5%。据中国商会提供的信息 ,中方被外国公司拖欠的应收账款逾百亿美元 ,而目前中国对外应收账款追讨成功率不足1 0 % ,其中 50 %的案件源于老客户 ,其追讨成功率不足 5%。造成这些余额如此巨大 ,追偿率却如此低的逾期应收账款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企业从根本上缺乏风险意识 ,更谈不上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审计人员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样,在履行其审计职责期间要面临着职业风险的考验。这些职业风险有些是审计职业道德调整的范围,而有些将承担的是法律的责任,但在许多组织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组织的生产经营及内部管理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连生 《冶金财会》2006,(12):24-2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环境中经营和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时时面临着各种各样风险的严重威胁,其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经营的安全度,本文在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黎 《IT经理世界》2014,(16):22-22
正风险投资家为谁服务?经典的经济学代理理论会说:风险投资家既是众多富人、大型资产管理者为分散投资风险而设立的风险基金的代理人,也是应用这些基金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的委托人(Arthurs,Hoskisson,Busenitz,Johnson,2008)。正是这种双重身份,使风险投资家身上充满悖论:在扶植企业成长上,风险投资家往往不遗余力,而最近对硅谷高科技初创企业的研究也表明,创新的企业更容易比模仿的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吸收风险投资后,这些新创企业比竞争对手显著地减少了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HellmanPuri,2000)。而且有些风险投资家被其他成熟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在773家上市公司中,有41家公司发生了亏损。本文概括了这些亏损上市公司的特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如盲目决策投资失误、盲目多样化经营、产品开发能力弱、内部管理失控、费用大幅度上升等等。因此,完善上市制度,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上市公司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是解决上市公司亏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