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作者数年指导建模竞赛的经验,从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入手,对指导方法及指导建模竞赛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学生撰写论文时应该避免的一些的事项加以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4.
5.
文章介绍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析了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和讨论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独立学院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新时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了独立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数学建模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福利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1(4):101-103
数学素质是现代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关键的一环,而数学建模在培养数学素质方面既十分必要,又十分有效。它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赛博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7):269-270
数学建模大赛是1994年教育部确定的一种学生竞赛项目,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积极地作用。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数学建模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构建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的意义,并对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对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构建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的意义,并对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对财经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生由于自身素质限制,学习起来有难度,而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数学建模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要目的,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广泛,因此在数学建模问题的解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21年建模竞赛E题中药材的鉴别为例,简析统计方法在数学建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统计图表、统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了数学建模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目前开展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存在的局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具体实践活动,阐述了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给出了我校在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论证了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对推动高等院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自身实践,指出了高职院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模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数学建模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习和运用,将抽象的数学素质教育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对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为数学素质教育提供新的认识视角,为推动数学素质教育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其他领域渗透,这种数学革命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变革,也使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变得更为重要。为此,应从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特征、内容、作用等出发,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内在联系,推进数学教育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数学建模的方法、原则、应用过程及重要性,一方面探讨了数学建模思想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意义及对中学数学创新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构造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陶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8):204-204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应用的广泛性,而数学建模活动恰是一种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通过加强高职数学建模的教学,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计算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