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锐 《新经济》2006,(11):32-34
上任不到两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0月8日至9日对中国进行了匆匆的正式访问,其试图修复和搅热中日关系的强烈愿望溢于言表。尽管安倍造访中国的主旨不可能全部集中在双方的经贸关系上,但在“政冷必然经冷”、“政热必然经热”的中日特殊生态关系中,安倍的中国之行依然在经济层面给人们制造了十分丰富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安倍经济学"的内容、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演进的基础上,结合日本长期通货紧缩、消费低迷的背景,分析"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从进口、出口、贸易差额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安倍经济学"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超宽松货币政策短期与长期的效果上评价"安倍经济学"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改善进出口及宏观经济指标的有效性,并总结"安倍经济学"超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季风 《经济》2013,(5):70-72
自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一改过去的"政冷经热"的格局,走向"政冷经凉"的局面。2012年以来,由于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中日经贸合作本来就出现了下滑趋势,再加上钓鱼岛争端的影响,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日贸易总额3294.5亿美元,同比减少  相似文献   

4.
扑朔迷离的日本央行人事安排,近日终于初见眉目.据日媒报道,自民党已正式决定将提名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出任央行行长,学习院大学教授岩田规久男和央行理事中曾宏出任副行长. 这一人事安排会在安倍访美结束后才公布,尽管如此,消息一传出,2月25日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对日元骤升至94.77,创下201 0年5月以来最高值.可以说,"安倍经济学"让日本的货币政策及日本央行人事处在了备受关注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5.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2008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探讨了为了治理国内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使得目前中国也难以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所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是最佳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加快数字化发展与建设智能化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已有研究探讨了数字治理平台促进政社合作生产的现象与过程,但鲜有文献讨论数字治理平台如何提升政社共治有效性.从数字治理平台的功能维度出发,文章构建了数字治理平台打通政府与社会"双循环"的三大机制:参与机制、中介机制与动员机制.基于对浙江省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发现:数字治理平台的参与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多元治理主体,中介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互动规则和制度基础,动员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目标共享、资源整合等动力基础.最后,文章探讨了数字治理平台在政社共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上任以后曾经提出一系列经济上的措施,希望通过灵活有效的财政政策、激进的货币政策等手段来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帮助当时的日本走出经济低迷的时期,我们将其称之为"安倍经济学".本文对"安倍经济学"中的目标、具体内容以及政策的核心部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安倍经济学"实施后所带来的影响和功效进行了探讨,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017年10月19日晚,出席党的十九大的江苏代表团代表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展览现场,两张有关连云港港的照片引发了连云港十九代表的热议.这两张照片分别反映的是连云港中韩轮渡公司的"中韩之星"轮靠泊在港口59泊位使用岸电系统,另一张是装载哈萨克斯坦小麦的火车在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首次过境中国.代表们驻足在图片前纷纷表示:"感到非常激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入世"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巨大压力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其迎接挑战应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两个必然"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有消失,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所以必须全面理解"两个必然"理论.  相似文献   

11.
邱濬提出一套完整地以财政为主的"立政养民"的理论体系并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立政养民"的谋略.邱濬认为,民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是君主统治的基础,作为一国之君应该铭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箴言,一定要立善政以"养民".至于如何立政,邱濬在强调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十项方针政策,即蕃民之生、制民之产、重民之事、宽民之力、愍民之穷、恤民之患、除民之害、择民之长、分民之牧、询民之瘼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房价上涨的幅度普遍超出了工薪群体的承受能力,易造成低欲望的社会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热会虹吸天量市场热钱,一旦房地产市场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章从国内外历史经验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实处境分析其运行逻辑,试图厘清房地产是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财富分配、债务转移与金融交易的逻辑以及未来房地产市场逻辑转变——如何实现"居者有屋"到"房住不炒",旨在说明中国房价上涨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与民生工程,房地产所面临的问题应该克服主流经济学理论下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推进县、镇、乡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礼不往教"并不符合文化的特性.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往教"而不是"来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其本身是具有扩张性的,因而作为文化传播的栽体,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扩张性也是必然的.文化的扩张性必然导致文化的冲突,在冲突中使先进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两会,"双碳"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指出,当前"双碳"工作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施其政,各自提出自己的减碳目标和规划,局部最优导致整体次优,对经济运行产生了直接冲击.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24日,安倍政权在临时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作为今后日本经济增长风向标的"新经济成长战略"和"经济财政运营与改革的基本方针2014——从通货紧缩向良性循环扩大迈进"(即骨太方针2014)。至此,日本的经济财政运营便与安倍内阁的基本方针联系得更加紧密。本次的"骨太方针"在确定从准备实行农业医疗到雇佣规制改革1等具体经济成长战略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下调有效法定税率2等日本国内一直期待和争论的问题,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较高的关注。对于这次新出台的长达92页的具体改革和实行方案草案,国际上已有很多点评和褒贬。本文旨在结合日本当前政局情形来分析政策的筹划出台过程,以求在鸟瞰安倍政权或者说日本政局的同时,对此次和今后继续出台的"安倍经济学"方案有一个背景上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复杂.与日本的关系自安倍晋三执政以来表现为政冷经热,与菲律宾的关系在阿基诺三世执政期间表现为“政冷经热”,与韩国的关系在朴槿惠时期则经历了“政经双热”到“政冷经不热”,与越南的关系不冷不热.中国是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按照贸易和平论,两国之间的经贸密切往来会带来和平或至少会降低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国内政治因素或第三方国家的影响,贸易和平论并非总能成立.在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中,各国在侵犯中国的海洋权益时尚未与中国建交,更不存在密切的经贸关系;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海洋权益关系的紧张既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又受到与美国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中国在处理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时,加强经贸往来特别是加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仍然是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也刮起了一股关于"跨界"的创意风暴.2010年2月3日,在上海的时尚地标外滩3号,沉浸于外滩百年建筑风格流变的静静涛声中,来自中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照明设计的专家就城市的发展与灯光的关系展开了一场指向未来的对话,并当场挥毫将这些构想诉诸笔下,在语言和意象中展露出城市照明史上"中国纪元"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数据     
《经济》2006,(1):19-19
中国消费者不需要刺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股市不断下跌的内在原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医疗保障穷人补贴富人;城市居民医疗保障情况的变化;中日“政冷经热”只是表象;2005年1至8月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中日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在政冷经热的环境下得到较快速发展,两国的贸易总额逐年递增.但2012年9月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政治环境的恶化使两国经济贸易发展遇到了较大阻力.从中国国内来看,潜在的消费市场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会促使未来的中日经贸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进行新领域的开发和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缓和当前紧张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有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刮一阵风,在践行"两学一做"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干部队伍效能建设,是摆在每个单位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