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法发放贷款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监管有关法规,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社会危害性很大,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违法发放贷款罪加以防范和打击,对防范银行业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规范银行业贷款行为,防范银行业信贷资产风险,保障银行业的各项业务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要归纳总结了违法发放贷款立法历程,论述了对违法发放贷款犯罪行为的认定,指出违法发放贷款行为追诉和定罪的几个要点问题,提出了预防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六)》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做了较大修改,增加规定“骗用金融机构贷款、票据罪”和”金融机构背信挪用资金、资产罪”,修改完善了“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和“洗钱罪”,反映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犯罪化和刑罚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本文主要围绕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贷款数额和重大损失的界定、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在具体讨论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司法实践情况之前,笔者想强调的是,本罪是典型的行政犯罪。  相似文献   

4.
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其社会危害性很大。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对其进行打击的力度在不断加强,法律打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本文在介绍我国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犯罪行为立法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并阐述了该罪的认定和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构成具有与其他金融票证犯罪不同的法律特征:一般的金融票证犯罪在主观罪过形式上均表现为故意犯罪,而该罪却主要表现为过失犯罪。该罪的产生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防范该罪必须从严把关,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6.
案情:1999年,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法院以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中国农业银行榕江县支行原行长赖某某有期徒刑2年,赖某某不服,对原审判决认定的贷款事实未作否认,但认为这不属违法发放贷款的行为,不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提出上诉。经贵州省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刑法》,洗钱是指行为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及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犯罪分子以各种手段将上述违法所得进行“清洗”,使之披上合法外衣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刘伟明 《银行家》2022,(12):125-128
<正>现有违法发放贷款罪一审裁判数量与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因信贷业务违规进行的监管处罚数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意味着金融监管部门在移送违法发放贷款案件问题上存在着短板,其背后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方向不同是关键因素。在当前信贷业务违规行为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严峻形势下,加强对违法发放贷款案件的刑事规制,做实信贷业务违规与犯罪行为惩处的联动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者据此提出了加强信贷业务违规与犯罪行为惩处联动机制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夏苗  陈樱 《金卡工程》2008,12(6):15-16
我国刑法规定的商标权犯罪有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5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本文从罪种、罪状、刑罚配置三方面,提出了完善侵犯商标权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流量经济”与“用户思维”加持下,传销形态已发生异变。对于裂变营销属性的认定,应当通过非法传销的实质解读,提炼出传销的元模型,将具有非法传销外观的营销创新予以剥离,形成“拉人头+团队计酬”以及“收取入门费+团队计酬”的二元类型。同时,借助缓和的违法一元论,透视裂变营销中传销违法向传销犯罪的转化逻辑,明确二者之间“质”与“量”的区别。当本罪与诈骗犯罪或集资犯罪发生竞合时,应当充分发挥想象竞合的“明示机能”实现全面评价,并择重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