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峰 《中国石化》2011,(12):17-18
2011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首次超过了美国。而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表示,尽管“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将下降,但考虑到国内石油产量已进入稳定期,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  相似文献   

2.
<正>原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备储存能源,但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2017年以来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202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的替代还需要过程,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规模还将持续保持高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加大油气项目投资是油气企业的现实选择。区别于常规生产行业,油气田开发行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系统性行业。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发展机遇。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提高效率是实施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力争国内油气产量稳中有升据BP2005年6月世界能源统计评论,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居世界第6和第16位。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8亿吨,石油消费量已达3.17亿吨。虽然200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达到42.9%,但对外依存度仍将提高到2010年47.2%、2015年50.4%和2020年57.6%。力争国内原油生产稳中有升是我国石…  相似文献   

4.
五大问题制约我国乙醇汽油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石油资源紧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油气资源相对短缺,石油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去年进口原油高达1-2亿吨,对外依存度近40%,今后还会进一步提高。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长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外汇平衡和石油供应安全。尽快发展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非常规油气资源正在走向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李冰 《中国石化》2008,(7):26-28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油气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油品进口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原油的进口增幅明显扩大。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1.63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6.05%。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供需矛盾和高涨的国际石油价格,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近期联合发布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数据,2018年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权益油气产量突破2亿吨。与此同时,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双创新高,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45.3%。从国内情况看,石油产量2015年达到历史新高2.15亿吨后,受资源劣质化和低油价等因素影响,连续三年下降,2018年产量不足1.9亿吨;天然气产量虽持续增长,但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增长的需求。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2018年国家提出"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决策,相关部委协调力度明显加  相似文献   

7.
美国油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油气对外依存度一直居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受油气产量快速增长、需求平稳下降等因素影响,美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开始下降。作为油气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油气供需结构的这一显著变化不仅仅影响自身的能源结构,也必然会产生全球层面的"溢出"效应,世界油气供需格局会因此受到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制定和调整能源战略规划的关键时刻,在一些重要指标设计论证时需注意美国油气产业变化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3年起我国戎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0%,2003年原油净进口量达到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专家分析,到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2010年将达到1.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7%和45%。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80%以上来自深受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国际石油市场。  相似文献   

9.
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连年攀升,至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同时创历史新高,且还处上升态势,中国油企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也已超过2亿吨油当量。海外油气开发项目建设直接影响中国油气行业的最终经济效益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故提升海外油气开发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介绍了海外典型油气开发项目PMC和监理一体化质量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美国花旗集团今年2月发布了"页岩油埋葬石油产量峰值"的报告,引起了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的高度关注。他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美国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对全球能源格局乃至全球经济和政治影响的研究,同时希望我国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时注意这一点。近年来,美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呈下降态势。2011年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降到了45%,达到16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2011年原油产量增幅较大,同比上升2.5%,处于8年来的高峰期。其中以美国北达科他州巴肯和南得克萨斯  相似文献   

11.
原油贸易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实现"十二五"末3.8亿吨的原油进口目标总体看来有保障。受LNG接收站建设工期不确定、天然气价格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末实现9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存在不少困难。油气贸易是满足我国"十二五"油气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油气进口贸易在油气供应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若国内石油产量保持2亿吨,天然气产量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国内市场     
《中国石化》2007,(4):86-86
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47%,去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增加1400倍,大庆油田新规划辟谣“无油可出论”,中海油在渤海勘探又获新进展,国内首个陆上合资油气项目投入运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达到4.08亿吨。国内原油产量增长停滞,石油对外依存度继续提高,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较快增长,汽柴油出口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保持小幅增长,全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5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2012年下降3.1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好于进口是2013年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自2009年以来贸易逆差也首次出现收窄。在全年进出口贸易中,石油贸易对贸易增长贡献率为负值,对行业贸易增长贡献程度显著降低,化工产品贸易则超过了80%。其中,无机化学品、合成材料等进口贸易下降,化肥产品、橡胶制品出口量小幅增长,油气资源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自北美掀起页岩油革命以来,美国原油产量激增,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下滑,全球石油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截至2014年2月,页岩油在美国原油总产量中比重已超过50%,美国国内原油总产量也超过800万桶/天.特别是蒙特利页岩油区,一直以来被产业游说者们大肆宣扬,被称作美国石油及天然气产量的“力挽狂澜者”.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保持小幅增长,全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375.9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进口4640.0亿美元,同比增长6.7%,出口1735.9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8%,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在全年进出口贸易中,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额和所占比重均有下降,加工贸易比重也继续下滑。、其中,无机化学品、合成材料等进口贸易下降,化肥产品出口减少,橡胶制品出口保持了一定增长。油气资源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上半年,许多现象在中国石油市场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出现:单月原油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单月原油加工量超过2300万吨,原油基准价跃升至2513元/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45%,等等,这不得不使中国石油市场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速放慢,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较快增长:石油进口和净进口持续增长,出口减缓;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波动上涨,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中国石油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原油生产保持稳定低速增长,石油进口仍将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将突破50%,石油价格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攀升,发现和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15年11月,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成立,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经理陈耕日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年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左右,届时原油高峰产量可达2亿吨左右,石油供给缺口将达到2.5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