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银行间市场,以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即期市场为例,根据其特点构建网络模型、设计交易网络指标,形成对于市场结构和机构交易关系的多维度客观表达;通过构建聚类模型勾勒机构画像,刻画市场分层结构并形成多层次的机构行为评价体系,提升市场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章主要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传统金融市场理论与银行间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作者试图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解释银行间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本实证分析仅局限于银行间现券交易。实证结果显示,银行间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最后,论文引入行为因子,对传统债券定价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香港债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初具规模.本文从市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风险控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香港债券市场的特点,并提出完善债券市场交易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等促进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市场》2013,(9):35-39
为规范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5年7月起集中开展了多期交易管理与职业操守专项培训。本次培训面向本币市场主要机构的债券交易负责人,邀请监管机构、市场机构及公安部、审计署的相关专家进行授课,以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意识,提高机构的内控水平。截至8月,集中培训已举办5期,参训机构250多家,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反响良好。为加强交流和分享,本刊将陆续刊登培训的部分优秀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作为银行间市场的中介组织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一直致力于银行间市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元数据的定义、网络平台的建设、银行间数据传输协议(IMIX)标准的建立、交易前中后台API接口的开放和推广,以及客户端技术管理、独立软件开发商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11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功举办第一届银行间市场电子交易论坛,就电子交易操作风险、电子交易发展趋势等多项重点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推动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第二届论坛以传导国际先进技术、提升国内银行技术水平为目标,探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利用电子交易技术,推动整个金融市场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演进,商业银行都已经或正在开发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系统,并在信贷、交易等业务领域的不断验证中加以修正,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信用评估机构在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做法,并对银行间市场完善信用评估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表彰先进、促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康发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按照《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评优办法》和《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评优实施细则》,依据会员报价、交易和交易规范性表现,以及监管机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的评分和市场互评的综合得分,评选出2022年度银行间外汇市场优秀机构等奖项。谨向上述获奖机构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开设丙类账户的机构投资者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对其监管关系着债券市场整体监管的成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丙类账户交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短时性、关联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对丙类账户的对敲、代持、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异常交易行为及风险进行探讨,从交易模式、信息披露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丙类账户交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发展做市商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理顺监管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传统的基于单券的投资交易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多元化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顺势而为,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利差交易服务,支持由两元化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顺势而为,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利差交易服务,支持由两支不同债券组合的产品交易,并实现跨交易机制之间的联动,为市场成员提供了更加丰富、高效、精准的投资组合管理和策略交易工具。文章重点介绍利差交易原理、相关产品及交易机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境外机构已经逐渐成为银行间市场不可忽视的交易力量,但其交易行为呈现何种特点,对市场又有何种影响?文章尝试利用现有公开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首先描述了境外机构的投资行为,然后对境外指数基金类机构的行为特征进行量化分析金类机构的行为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结论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业务飞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不同类型机构的交易行为差异及其变化决定了市场“量”与“价”走势。前期研究多从监管政策、经济数据等宏观层面入手,文章旨在透过市场交易者行为的微观层面,基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旨在透过市场交易者行为的微观层面,基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iData数据,以2022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数据为例,重点分析市场不同参与者的交易偏好,并根据其动态表现探究对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市场》2010,(10):57-69
2010年第三季度,银行间市场创新频出、整体运行平稳。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人民币兑林吉特交易,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业务上线交易,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产的手段。第三季度,货币市场资金面复杂多变,短期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明显,市场交易大幅增长;银行间国债指数继续上行,债券交易增长明显;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交易趋于谨慎;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保持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国民经济总体向好、流动性整体宽松的环境下,银行间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投资者数量和类型进一步丰富,各类机构普遍增持债券。受信贷调控及资本监管加强的影响,商业银行侧重于增加低风险债券的持有比例;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则相对较高。全年机构的持有结构保持稳定。随着下半年市场资金面的趋紧,基金、证券公司等交易类机构表现更为活跃,年末市场利率明显上升,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传导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最重要的市场。但2013以来发生的债市打黑和"钱荒"、2016年的国海"萝卜章"事件和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率明显上行,均反映出我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间交易结算制度的分析,指出交易制度中做市商机制不健全和结算制度中CCP净额结算占比过低是产生银行间市场风险的制度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银行间市场交易结算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逐渐趋于严格和透明,标准化和电子化已成为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回顾了场外衍生品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的产生背景、发展进程与发展经验,介绍了国内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应用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的实践,及其对于提高市场标准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以及完善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全面转向从紧,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云南省法人金融机构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产生了一定影响。云南省四家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的法人金融机构(富滇银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社、玉溪城市商业银行、云南红塔农村合作银行)积极调整债券交易策略,改善债券持有结构,增强资产收益能力。为了解上述机构债券交易策略变化,评估债券持有风险状况,我们对云南省法人金融机构债券交易策略开展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25日,上海,随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共同签署《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正式启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设计开发的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标志着全国银行间市场开创了又一崭新业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为机构用户的交易权益提供了保障,为我国贷款转让市场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组合管理理论在金融领域里的重要发展是收集、处理、解释数据能力的增强。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演进,商业银行已经或正在开发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系统,并在信贷、交易等业务领域的不断验证中加以修正,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信用评估机构在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做法,并对银行间市场完善信用评估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远期交易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债券远期交易。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也有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这对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提供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基准、培训等服务,是我国银行间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组织者,也是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支持宏观金融决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