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家致富顾问》2021,(3):11-11
日前,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管护机制,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做到“谁的地谁来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确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提示本文梳理了各地“田长制”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其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难点,提出了明确“田长制”法律地位、建立耕地保护监督协同工作机制、健全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提升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各省市相继出台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工作)方案,描绘其政策工具全貌及其使用特征,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谱系模型为“四维驱动式凌锥模型”,该模型由目标导向型政策工具、系统变革型政策工具、过程控制型政策工具、能力建设型政策工具耦合而成;(2)“注意力分配—职权责明晰—有序化运作—积极性调动”是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使用逻辑,立足此逻辑有助于畅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3)当前耕地保护田长制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组合结构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创新性不足、实质效力不高等问题。研究结论:未来应协调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优化组合结构的适配性;细化政策工具操作流程,增强内容要素的精准性;注重政策工具创新变革,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性;提升政策工具效力层级,夯实功能发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文伟 《中国土地》2022,(11):44-46
本文结合湖南省娄底市“空心房”整治实践,提出了用好村庄规划“指挥棒”、用活土地流转与整理新政策、用足基层组织所有权、用实耕地保护田长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2012,(10):57
责任到位:坚持机制创新,实行目标管理 多年来,天津市蓟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精神,严格落实土地管理责任制度,将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列入政府任期目标指标,制定了《乡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实行耕地保护的任期目标推进和层级管理负责,从严抓好落实.为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成立了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双保行动"领导小组,切实把"保发展保红线"活动作为国土工作的重点来抓,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中去,力求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透视农村土地整治"一头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在国土系统的主导下,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耕地数量,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防治粮田"非粮化"方面探索形成"五个机制",即:耕地"非粮化"有序腾退机制、耕地保护"地长制"监管机制、占补平衡耕地后期管护产业化机制、解决种粮效益低下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耕地保护智能化监测监管平台快速反应机制。文章结合宁夏实际情况,剖析了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建立我国耕地"双非化"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1)尊重地理格局,设置防御底线,合理利用不同资源禀赋的耕地资源;(2)以省域为单元,推行党政同责和全域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的属地责任;(3)厘清职责边界,明确法律责任,构建部门协同监管体系;(4)优化调整,有序腾退,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新机制;(5)完善用途管制制度,创新占补平衡方式,制定管控新规则;(6)实行精准补贴,鼓励产业融合,提高种粮效益;(7)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从虚拟量管理向实物量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8.
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其行为是关系我国耕地保护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江西省21个村952户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调研数据,从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破碎度两方面验证了耕地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地越破碎,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越低,但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户对耕地保护的意愿反而越弱,与理论上"物以稀为贵"的预期相背,说明耕地资源禀赋并没有表现出对农户地耕地保护固有的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目前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总体思路.然而从近十年来的耕地面积变化来看,我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1998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45亿亩,截至2007年,减少为18.26亿亩.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有建设用地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中央政府年年大声疾呼要保护耕地,但每年净减几百万亩耕地的势头一直在延续.耕地侵占的现象之所以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是因为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机制的残缺:作为耕地使用者的农民和作为法定所有者的村集体,都未能成为耕地保护的自觉执行主体;而作为耕地直接管理者的地方政府.在政府生存和政绩考核的驱动下,不能尽职尽责地承担起保护耕地的责任.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培育出有效的耕地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南康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2010年发展目标,认真扎实开展"保护耕地红线、保障经济发展"行动,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正确处理好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推进国土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南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今后,凡没有征求被征地农民集体组织和农户意见的征地方案,国土资源部门将不予审核报批.这是国土资源部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中出台的新规定.该通知要求以保护耕地为核心,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3.
张凤荣 《中国土地》2012,(10):27-28
自1998年《土地管理法》规定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了大量耕地,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受后备耕地资源质量差和开发整理资金不足等限制,也确实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不断下发文件要求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并通过规划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等措施来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但"占优补劣"问题依然时有发生.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再次下发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  相似文献   

14.
以兴国县村域为单元,从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改进CRITIC法和综合指数法开展耕地“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同时,运用三维魔方法划分耕地保护分区,并提出不同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期为耕地保护动态监管政策制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不少乡镇在开展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中,偿还债务心切,对村集体资产的处置过于偏激。笔者认为,村集体资产不能一次性全部卖完。 为偿还债务,不少村除了村部没有卖掉外,其他如树木、四荒、集体耕地、农机具等集体资产全部一次性卖光。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巩固,危及基层政权的稳定。从安徽的情况来看,村集体经济匮  相似文献   

16.
用土和护地要有机结合编辑同志:当前,各级政府对保护耕地都十分重视。为保护好耕地,农村各村组都制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是,有的村组织强调保护耕地,却忽视了解决群众用土问题。殊不知,农民盖房打屋基等都需要用土。因此,如不解决群众取土问题,群众一旦要用土...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斩思路,增强固土资源保障能力 严格落实责任,建立耕地保护工作长效机制.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庆云县国土资源局制定出台了<庆云县乡镇政府耕地保护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建立了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责任考核体系.积极探索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长效机制,严格实行用途管制,连续多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让耕地保护者"有利可图" 目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和措施,这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受到严峻考验.面对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一些"两会"代表和委员认为,耕地保护工作不仅要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要让耕地保护者"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9.
从"三农"问题视角解读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稀缺资源,紧张的人与耕地的比例关系是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前提;当前我国最主要的耕地问题是耕地快速非农化,其根本原因来自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压力,政策和决策的失误、地方利益的驱动和管理力度不够,从加强耕地国情教育、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构建与耕地保护相配套的政策激励和经济约束机制、规范耕地管制行为等角度探讨了耕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耕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很大.同时,耕地又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战略性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