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如何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因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对于整个银行业有效评估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5年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估计模型,通过面板数据计算出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并对影响违约距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越高,因此银行风险越低,违约距离也就越大.存贷比例增加时,贷款减少而存款增加导致信用风险下降,违约距离增加.资产负债率越高,其偿还债务的比例也就越大,因此其风险也就越高,违约距离就会减小.  相似文献   

2.
胡霜 《经济研究导刊》2022,(8):108-110+133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信用风险的产生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投资者投资意愿,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公司通常会采用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时预测信用违约情况,以提高公司风控能力,保证信用交易的正常运行。而KMV模型具有良好的风险预测能力,可以为银行违约风险监管提供参考。故选取我国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样本银行的财务数据及股票数据,运用KMV模型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并提出建议与总结,以期完善信用风险度量实证过程,加强上市银行防控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违约相关性是组合信用风险度量中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深入的进程中,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愈加显现。已有实证证据表明,在商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总是呈现负向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认为,应当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两组相关性——违约相关性和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相关性进行联合度量。文章在比较和评述当前度量违约相关性的主流方法——因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进行联合度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实证分析表明,反映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的流动性创造指标会显著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表示银行融资流动性风险的NSFR比率不会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实证分析也从侧面证明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较高,因为二者都与银行账面资产有关。实证分析还表明中国银行业存在"大而不倒"的现象,但本文认为这种"大而不倒"的现象本质来源是政府承担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任务,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应该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交互作用角度做好风险管理,降低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佳  曹琼予 《技术经济》2022,41(1):160-168
本文在传统KMV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风险资产价格的跳跃因素,构建跳跃-扩散KMV模型。分别从行业属性、公司属性和公司规模三个角度,对我国126家上市公司的跳跃风险进行估计,并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以测算的违约距离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周期、跳跃风险及反映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的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使用跳跃-扩散KMV模型度量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效果较好,测量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较吻合;同时企业的信用风险与其自身的偿债能力和跳跃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及宏观经济状况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产生的数字普惠金融越来越成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选取2011—2020年山东省所辖17个地市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GDP水平、人口密度等指标将山东省划为A、B两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山东省各地市的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的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使用38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9年的数据,结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金融普惠指数,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从两个方面显著提升了银行的创新能力,一是提高了银行专利申请的数量;二是提升了非利息营业收入比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都对银行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程度对银行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总体来说,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推动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家庭碳排放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是否受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核算家庭碳排放量,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增加家庭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居民消费规模与改变居民消费结构,促进家庭进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生存型消费,使得家庭碳排放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不同特征的家庭碳排放具有异质性影响:对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影响越大;对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增加家庭碳排放有正向作用,但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却没有影响;对东部地区家庭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城镇家庭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家庭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低碳消费,鼓励数字普惠金融更深层次、更加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新兴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催生了一批金融科技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违约风险。文章应用KMV模型估计了选取的11家A股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在2012—2020年各年的期望违约率,并以该指标来衡量其违约风险,进一步探究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金融科技的发展增大了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2)阶段性而言,金融科技的发展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趋势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期阶段,会增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后期则会降低其违约风险。最后,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4年、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对此,文章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积极效应,主要包括覆盖广度和发展(使用)深度,且进一步考察户主受教育水平可能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其中一级维度指标发展深度对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更加显著、稳定;但户主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与预期并不完全一致,其仅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深度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中起着显著调节作用。相关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轮调查数据,以及201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门槛效应,并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未达到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在超过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初期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受限于数字鸿沟,增大了代际收入关联性,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农业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和西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发展趋于数字化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有效传导路径。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农村创业活跃度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就创业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创业活跃度的推动作用较个体创业活跃度更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三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芬 《经贸实践》2016,(6):33-34
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世人广泛关注,表面上看是由于美国因房贷违约而引起的金融危机,本质上则是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然而,不只是美国存在着银行经营者与银行监管方面的缺失,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巨额不良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但商业银行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等原因依然面临着企业贷款违约的现象.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各国的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激化,我国贷款企业违约风险测度问题仍然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的违约率测度模型尚有不完善之处,所以我国贷款企业违约率测度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深化和研究.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和贷后控制的重要依据就是贷款企业的违约率测度,因而对它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是以贷款企业违约的原因为出发点,先研究企业的内部违约起因及问题,然后向外拓展到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从而使商业银行更准确的认识贷款企业违约的特征,为商业银行以后发放贷款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技术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倒逼商业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基于此,本文创新性地以新息随机游走、乔丹分解法和因子增广思想构建非线性结构模型来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但会提高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幅度最强,对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影响幅度适中,对汇率风险影响幅度最小;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在经济下行时期最强、在经济平稳时期适中、在经济上行时期最小,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影响在经济平稳时期最强、在经济下行时期适中、在经济上行时期最小。(2)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结构转型,会削弱互联网金融对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的降低程度,延长作用时间;会增强互联网金融对利率风险的提高程度,延长作用时间;会削弱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风险的提高程度,延长作用时间。提出了商业银行根据差异化风险特征来改变业务结构,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主要从理论与实证等角度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中国的中、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消费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农村地区明显强于城镇地区。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应继续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治理和风险监管,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环境;引导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发展,促进中国居民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6.
KMV模型的修正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选取KMV模型的相关参数,使用上市公司在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替代其违约率,拟合出贷款不良率与违约距离的函数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KMV模型使用不良率替代违约率计量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运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省级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不同区域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异质性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差异化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区域来看,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各个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够比较显著地提升创业水平.从产业结构异质性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从机制分析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影响创业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支持作用;从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提升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其对创业水平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葛和平  吴倩 《经济问题》2022,(11):27-35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分析,运用SDM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各省区市内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邻近外省区市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却存在负向的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维度、环境维度影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较高的地区对邻近省区市的民营企业具有虹吸效应,对邻近省区市的民营科技创新水平及转型潜力造成负面影响。在空间异质性方面,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且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作用效果依次递减,而西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鸿  高宇 《经济论坛》2008,(8):97-101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即贷款者违约风险,指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在贷款到期时发生财务困难,不归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方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重塑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文章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有直接驱动效应.从结构角度分析,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分别研究后发现,覆盖广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要略强于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作用则并不显著.从区域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就作用渠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薪酬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影响城市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