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工业第一经济”不动摇,初步培育形成不锈钢及深加工、时尚鞋服、智控阀门三大产业集群,涌现出青山钢铁、意尔康、起步等龙头企业,生态工业整体质效持续位居丽水前列。为破解产业链缺链弱链问题,加快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青田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产业链协同发展这个核心,联手省内发达地区,积极探索“山”呼“海”应的生态工业发展之路。2021年,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丽水市是我国东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依托自身生态资源等优势,推动生态产业有机融合,取得了绿色发展成效,同时也面临现实困境。分析发现:丽水市通过开发绿色农产品和打造农产品品牌来发展生态农业,将其作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点;严格工业企业项目准入和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来发展生态工业,将其作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点;延长服务业内部产业链和发挥地方绿水青山优势,将其作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增长点,形成了具有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其主要经验是: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育生态有价理念,促进生态要素化并自由流通,以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为着力点来延伸生态产业链,从而推进农村生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丽水样本"。  相似文献   

3.
老工业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化体系规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张韬  李大伟 《技术经济》2006,25(2):13-15
本文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为目标,分析老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组织模式。构建老工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体系,提出并阐述“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区域循环经济”的循环经济横向产业化和“产业孤立-产业联系-产业结合”的循环经济纵向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丽水市突破山区发展瓶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数字经济列入全市主导产业,突出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产业引育、政策扶持和数字赋能,数字经济已然成为丽水生态工业新引擎. 2020年1—11月,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高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毛可进 《经济师》2005,(8):268-269
作为香菇主产区的丽水,其现阶段的产业发展模式对森林生态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根据利益机制的作用机理,从三个方面的影响结果分析了这种产业模式对森林生态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森林生态地位边缘化;森林生态基础弱小化;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失灵。为了促进香菇产业和森林生态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毛光烈 《经济导刊》2022,(11):44-47
<正>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发展的探索已经数年,有成绩、有进步、有经验,当然也有遗憾、有教训。现在做些回顾思考,很有必要。构建开源开放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追求。“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就是一个产业创新的新型组织体系。要实现创建产业创新的新型组织体系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遵循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以来,丽水市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牢牢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产业数字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梯度培育等工作,实现了生态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丽水从环境质量方面达到“中国第一生态市”的标准,依托生态环境比较优势的丽水生态农产品营销,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网络营销平台优势的利用不充分、生态的市场说服力有待提升、营销模式传统而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使丽水“中国第一生态市”的生态“硬标准”,转换成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生态”,在激烈竞争的农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探索基于网络的原产地形象可视化营销等可视化营销策略,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承山生态产业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重点研讨了乐山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工业生态链建设以及生态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期望能促进乐山生态产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ROST文本分析工具,基于31个省份的“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62份规划文本文件,从产业地位和产业方向两方面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索了旅游产业规划的热点及演变方向。研究发现:“生态”“保护”“数字”及“国际”成为“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共性目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体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康养旅游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方向;旅游产业在产业结构、产品供给、产业方向以及规划重点四个方面实现战略转变;进一步从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扩大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三方面探索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丽水肩负着建设生态屏障和培育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我们更要强化创新理念、深化创新举措,坚持以强化工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丽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的提法虽然近年来才被广泛应用,但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古今中外皆有。我国东南沿海九百多年前出现的“桑基鱼塘”模式、甘蔗渣作为造纸原料的生态工业雏形,均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内涵。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发挥聪明才智,通过物质代谢或产业共生延伸产业链。例如,从设计开始,按照生态工业理念或“零排放”思想设计工业园区,或对一个企业可以变成“原料”的废物进行产业共生,或有一块可供开发形成具有产业联系的地区,或根据物质和能量出发进行产业联网,或对一个园区进行再设计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市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探索具有丽水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加快了工业化进程。2003年,全市实现GDP218亿元,人均达1058美元,开始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张叶 《经贸实践》2010,(11):14-15
生态工业是指生产配置符合生态学“食物链”原理而减少废物排放,或生产过程和产品特性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工业生产模式。浙江是经济大省,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同时又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发展工业生态文明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孔繁竹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79+208-179,208
首先介绍了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发展的基本概况,然后从产业集群化、城园联动化、区域一体化三个视角分析了区域联动开发产业园的特征;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区域联动的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开发模式;最后确定了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域联动开发的产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通过工业带动农牧业、城市支持农牧区,让资源财富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当地农牧民;通过“收缩转移、集约发展”把“三区”规划与统筹城乡结合起来实施,促进农牧区生态修复;通过大力培育新产业,推进新兴工业化,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鄂尔多斯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所进行的改革和实践,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资源枯竭和转型地区,乃至于全国,都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工业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也是青田县实现“绿色崛起”和“生态兴县”的战略必然选择。青田清楚,发展生态工业就意味着要转变发展模式,以“绿色环保、高效低耗、高端低碳”为特征,发展以实现资源的高效、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问题与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工业就是生态型产业系统或链网式生态经济结构,通过它把各个产业部门联系起来,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并把“污染物”消除在工业生产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9.
倪振威 《数字经济》2023,(12):66-68
<正>苏州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走出了“看平台、看标杆、看应用、看生态”特色发展路径,形成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格局。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苏州需发挥工业场景丰富、平台资源集聚、政策体系健全等优势,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通过示范引领、平台赋能、政策保障,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升苏州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产业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增加,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对工业机器人需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国内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关键零部件卡脖子、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依然突出。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助推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开展协同创新,突破机器人产业技术瓶颈,强化产业链掌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健全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新型人才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