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经济地理》2021,41(7):222-230
从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国民旅游需求新变化出发,文章在科学解读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究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提炼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文化与旅游发展目标一致,内在逻辑统一。文旅融合通过产业融合、主体融合与功能融合实现资源、经济与社会多维效应。旅游系统与乡村地域系统的耦合联动关系是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互促互馈的逻辑基础。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挖掘、旅游利用、城乡流动的方式与资源、产业、功能的路径,在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机制下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创造新的需求与动力反促文旅融合。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存在城郊融合振兴、特色开发振兴、休闲农业振兴与乡村工业振兴的典型模式。强化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彰显旅游发展的乡村元素,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是文章得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郝雯雯 《经济师》2022,(9):142-144+147
当前,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广大旅游者对旅游内容和旅游方式提出了多元化诉求。跨界融合视域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能够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更好地挖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和作用,为旅游者旅游提供更为多元化选择。因此,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应以跨界融合视角作为出发点,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明确文旅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深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娟 《江南论坛》2022,(12):58-62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扬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具有文旅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多项工作率先启动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文旅融合不深入、文旅需求不充分、支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通过突出运河文旅主题、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培育产业融合业态,不断深化文旅融合水平;通过凸显运河地理脉络、展示运河文化肌理、彰显运河时代价值、深化运河文化传播,不断增强运河文旅吸引力;通过完善市域及城际合作机制、提升旅游交通和服务配套,不断优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物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公众通过对文物博物馆的参观能接受某一文化的多方面浸染。同时文物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天然的教育功能,通过文物博物馆的专门馆藏向参观者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内循环的主体地位,文旅产业是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土空间规划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保障。本次笔谈邀请10位青年学者在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认识与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相关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面向"十四五"时期重要背景和任务,文旅产业规划需要主动融入、应对挑战,推动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创新,需要不断强化落地意识,强化文旅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旅游高质量发展需积极将研学旅行、葡萄酒旅游、民宿旅游等产品发展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突出文旅发展与规划的协同性要求,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遗产空间、历史街区、都市农业空间等特定类型空间的保护与文旅转化;(3)国土空间优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升级推动空间优化统筹,并为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樊迎 《大陆桥视野》2016,(14):10-10
文化传播是文物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其在文化传播和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参观文物博物馆后,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渲染,并产生一定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文物博物馆也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文物展示教育社会大众,其在社会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对文物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教育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中国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纷纷联姻,博物馆旅游正在全国各地兴起。河南省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河南省博物馆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并发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丽 《经济地理》2003,23(1):121-125,134
博物馆具有收藏历史文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因而是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博物馆旅游的优势。近年来,在旅游业的推动下,我国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纷纷联姻,博物馆旅游正在全国各地兴起,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有效和合理地开发博物馆旅游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的旅游方式中以休闲娱乐旅游为最大主力军,在休闲旅游中增加知识又是大部分人所热衷的,博物馆成了科技旅游的重要的场所。辽宁省博物馆数量和质量也是非常多的,以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为例,分析辽宁博物馆在科普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承载智慧的启迪、钩沉历史、知往鉴今、陶冶情操。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文物作为国之瑰宝、人文荟萃,决定文物安全重要性。博物馆安全管理围绕文物保管安全、公安安全、消防安全开展,现代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工作举足轻重、事关重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发展先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新发展,成为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鲜明的文化旅游特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逐步规划并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发展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省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角色定位。想要持续保持好、发扬好这一定位,江苏的文旅融合需要从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文旅产业深度合作、探索文旅资源共建共享、搭建长三角文旅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常瑞  郝美玉 《经济师》2024,(2):158-159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当前,围绕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制定支持政策,陵川县依托文旅康养资源比较优势加强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也面临旅游产业如何与文化产业、中药材康养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力举措加以破解,从而以更深融合释放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4.
刘珺 《经济师》2009,(12):202-203
随着旅游业和博物馆的紧密结合,博物馆在吸引游客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游客更加成熟对于博物馆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发展趋势着手,分析了博物馆游客的旅游动机,并以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旅游体验的表现,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曲芳芳 《时代经贸》2006,4(8):108-108
宣传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博物馆应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对每个展览编制出宣传方案、实施步骤,并且落实方案的实施;博物馆宣传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应放在重要文物上,特别是镇馆之宝上。  相似文献   

16.
叶蓁蓁 《经济师》2014,(6):290-291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历史、现状和未来,搞好博物馆的创新管理工作,对于认识历史和现状,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很重要。文章着重论述温州市博物馆的创新管理工作,特别是精品文物的收藏和保存,遗产的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总结其基本做法和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旅游对传承文化、普及科技、教益公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博物馆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概括,分析了上海市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上海市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杨志刚 《江南论坛》2006,(3):53-54,62
中国博物馆建设正处在新一轮的高潮之中。据统计,全国现有博物馆约2300座左右,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1500多座;2003年文物系统博物馆经费总投入211256万元。这与1978年全国仅有349座博物馆,博物馆普遍缺乏经费保障,可谓相隔两重天。  相似文献   

19.
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当前,在“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与新冠疫情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基于此,文章从逻辑诠释、量化测度、机制框架等层面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及其需求进行提炼与探索。(1)研究厘清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基本概念、宏观逻辑和“人本”逻辑。(2)研究明确了现有文旅融合和社会福祉测量方式及其不足,提出文旅融合推进社会福祉的测度创新,构建的测量模型既包含传统文旅产业耦合测度,也包括广义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度,并涵盖旅游者与居民的双主体测度。(3)研究提出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机制,涉及宏、中和微观层面,包括文旅融合多维度发展对宏观经济社会福祉的推动机制、文旅融合区域协同对目的地集体福祉的推动机制以及文旅融合体验优化对主客主观福祉的提升机制。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挑战与契机,为政府治理和目的地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财税乃立国之基,安邦之本。中国财税博物馆隶属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坐落在钱江之滨,西湖之畔,吴山之麓,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收藏各类财税历史相关文物和文献资料近万件,是国家级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现有中国民间财富崇拜、中国古代财税历史、中国近现代财税历史、中国当代财税所史四个展厅和摇钱树与理财家展区。以经济的视角面对历史,用文化的变迁演绎财税。以方寸之地,让人思接千载,神交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