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晓宇 《中国市场》2012,(16):66-70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地方政府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着力点。本文对国内省级地方政府目前已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完善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和确定推动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本文以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分析了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政策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投融资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要采取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PPP模式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通过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新塑造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对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进行产业发展转型的重点方向,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和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宁波地处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较早地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之一。对宁波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探索和总结我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延芬  李红玲 《商业时代》2012,(24):142-14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由我国政府在2009年下半年正式提出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并有潜力发展成为地区支柱的产业。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入手,在对云南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2010年以来,国家和多个地方政府出台大量政策,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大量的文献研究也表明,金融支持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间接融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如何创新优化商业银行机构、产品、配套措施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金融支持。交互式融资模式是金融资源配置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密切结合,是由政府引导、市场选择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资金配置机制,便于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最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本文简要回顾金融制度创新理论,分析金融制度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契合,提出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交互式融资模式,并在交互式融资模式的运行机理及影响、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楠 《现代商业》2012,(7):274-27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总体经济实力的关键基础。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本身的结果,更是美国政府一定程度上干预的成果。本文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具有的特征和美国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从而得到政府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并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和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文章通过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在明确问题、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探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道路;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新兴产业的分类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培育准则,探讨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准确定位,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本文依据产业发展模式、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的政府职能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外部效应相关理论分析政府作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结合美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的经验进一步阐述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实践,基于"钻石理论"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作用机制模型,再从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机制、市场环境规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机制4个方面探索相应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金融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核心支持性作用。本文以相关理论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发展路径,使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系能够不断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3.
宋华 《价格月刊》2015,(2):30-33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并充当经济引擎角色。我国的经济起飞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定价策略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出发,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价策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金湾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部分产业技术底子薄弱、外贸依存度高等发展问题。由于市场存在固有的缺陷,而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与发展中起着支持引导作用,财税工具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工具。因此,制订适合的财税政策是促进金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研究航空、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三大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金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商》2016,(6)
<正>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政策概念。为了尽快形成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环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产业政策。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题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文件中指明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向。即节能环保产业、新一  相似文献   

16.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现有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应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完善了扶持政策,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能力是重要且关键的能力,只有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持续优势,为我国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劳富顺 《现代商业》2013,(29):108-10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部分产业技术底子薄弱等发展问题.由于市场存在固有的缺陷,因此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财税工具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研究国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从中研究分析我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1)
目前全球正掀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热,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其次详细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路径和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扮演的角色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政府从引导、激励、规范和服务等四个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和前瞻性的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有重要意义。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波动性大、不稳定、规模小等问题,无法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在政策方针、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尤其是财税政策。财税政策是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产业政策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4)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意义重大,在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绝对优势日益发展起来。在我国战略性新兴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通过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在财政投入力度和相关补贴、税收政策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找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政策的不足之处,旨在促进政府不断完善财政政策,更好的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