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政策工具是推动产业升级、加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国家和行业层面的产业政策层出不穷,省级层面结合自身省情的区域性政策也颇多。以江西省为例,“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出台了80余项产业政策,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推动省域产业升级的效果如何,产业升级是否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都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参照工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产业政策工具的分类标准,对江西省过去10年的产业升级政策按照“调整振兴”、“行业整合”、“产业培育”以及“行业规制”进行归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江西省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行业增长的政策效果较好;而在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产业升级政策实施效果仍较为欠缺,反映出产业政策在引导产业提升质量、支撑供给侧改革方面还不够。为此,建议江西省根据供给侧改革对产业有效发展的要求,加强降低企业成本、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的产业政策设计,从制度供给角度完善产业升级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作为转型升级中的服装制造业在这股浪潮中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以及出口增长缓慢和代购热潮的冲击,在分析服装制造业面临的这些问题之后,本文从以下及方面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应对方案: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产品供给,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高有效供给;实行"互联网+顾客",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相似文献   

3.
4.
《经济师》2017,(6)
宏观经济正面临三期叠加,广州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效供给过度,有效供给不足和供需错位严重拖缓了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文章通过追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进而立足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剖析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约束条件,最后得出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发展趋势,推动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德国"工业4.0"的确立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的号召,企业应如何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机遇,使中国制造业顺利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指出不管是从价值链的角度实现制造额由微笑曲线底部高竞争低价值回报向两高附加值转移,还是从创新驱动角度推动我国产业机构机制、需求结构机制和劳动率生产率机制优化,都要综合考虑地区专业化及协同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6)
装备制造业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为我国制造业长远发展提供动力的源泉。建国之初,国家就重点发展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老大,更是担负着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发展的重任。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原有的工业产业亟须转型升级。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聚集不足、R&D投入较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制造业、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重要作用。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两大基本概念。供求规律实质是社会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与需求相互制约而不断调整变化的规律。在市场的作用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灵活地调节供求关系。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当需求旺盛时,需求刺激供给;当需求不足时,  相似文献   

8.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业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苏南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造成了人多地少,产量难以满足人口发展需要.因此,苏南地区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证农产品的供给能够满足苏南地区消费市场的需求.本文将通过对苏南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证研究,总结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规范和促进当地农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为源动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需要进行全方位转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这样才能有效帮助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稳步提升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原理性定义入手,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原理。作者对中美供给侧改革的案例进行了对标式讨论,中美在不同年代长期施行需求侧管理的表征各异,但内在机理具有高度一致的同构性。文章指出,供给侧改革有其确定的短期政策效应内涵,如果将其等同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很可能会忽略那些看似无关但又非常致命的政策性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及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影响,近几年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瓶颈。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吉林省为个案进行剖析,发现要从根本上破解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结构不协调、供需错位而导致的制造业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问题,应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为实例,运用了产业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然后运用了因子分析法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子,最后根据这些影响因子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具备经济规模优势和成长潜力,但“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中关村的微观证据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内“僵尸企业”的资产占用率正在扩张。通过“供给侧改革”框架,可从技术、治理和扶持3个方面分析影响企业资产扩张的政策因素。基于中关村电子信息企业数据进行分组回归,通过比较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揭示了正常企业与“僵尸企业”的资产扩张脉络,结果表明在供给侧促进企业技术发展、提高融资能力和减税政策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而政府直接补贴和国有资本注入是形成“僵尸企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2016,(6)
  相似文献   

16.
17.
《经济研究》2022,57(5):4-12
  相似文献   

18.
金碚 《经济管理》2017,(7):6-18
本文以产业政策为重点,深入研究政府供给侧政策的基本理论思路。供给侧政策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讨论政府实行经济政策须区分理论与实务。两者具有不同的逻辑:前者注重抽象思维逻辑,后者倾向于具象思维逻辑。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上,政府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供给侧。市场经济是一种需要有治理结构安排的制度。认识和研究政策干预的可行边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实世界中的政府经济政策面临多方面的协调和适应性问题。实现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协调,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完善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产业政策必须充分体现竞争友好精神,即在实施产业政策中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尊重竞争参与权利,坚持竞争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实际应用,从理论层面和政策分析角度作了多方面的论述。现实中国由于有效供给不足而导致大量需求处于闲置,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优化供给结构的前提又在于完善生产要素供给。虽然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两者不可偏废,但改革近期重点是在供给一端;在厘清供给侧改革与供给经济学不同边界的同时,也要善于保持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怀,积极吸收国外相关学说理论的合理成分以及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文章还从不同的角度对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实施应用作了相应的分析和阐述,重点强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减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