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具有场效应。借鉴物理学场论原理,基于知识属性,从知识存量、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知识分布和知识流动5个方面,构建了知识场,运用矢量分析和场论等相关理论研究了知识场的测度,并从知识辐射的性质和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场源知识辐射效果测度模型。然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场源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知识辐射效应,而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增强知识辐射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破解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基于断裂点模型、创新力场强模型和创新辐射力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辐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力场强整体以“沪-苏-宁-合-杭-沪”为边界呈圆形网络分布,包括上海创新辐射带、苏州创新辐射带、杭州创新辐射圈、南京创新辐射带以及合肥创新辐射圈等五大核心辐射区;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靠近核心辐射区的城市创新力场强密集,受到多重辐射效应,而边缘城市受到辐射效应微弱;周围城市创新要素量对创新力场强具有倍乘效应,可通过增加其创新要素量放大创新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2019年,中央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殊战略地位,发挥着突出的带动作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加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首先借鉴静电场理论,构建创新辐射场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辐射效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次,从时间距离、技术距离和经济距离3个维度探究科技创新中心辐射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关系探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区CGE模型的碳税效应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利用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编制了相应的社会核算矩阵,标定模型形成仿真平台。通过设定不同碳税税率和税收收入使用方式,进行了相关模拟。结果表明,碳税能够抑制上海的能源消费,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单位GDP碳强度大幅度降低。在保持税收中性的情况下,征收碳税对经济会有一定负面作用,但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炼焦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在碳税定价上,认为起征碳税设定在30 CNY/t元较合适,可在"十二五"期间择机开征,"十三五"期间缓慢提升碳税价格,于2020年左右达到50 CNY/t。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2010年长三角25座旅游联盟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城市旅游效率,并运用ESDA-GIS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效率呈现提升态势,源于规模效率的不断增强;②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冷点区向赣北、皖南集聚.规模效率的热点区位于赣北、皖南地区,冷点区集中在上海周围;③城市旅游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固定资产和劳动力投入是旅游效率的主要正向影响因子.通过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旅游产业链和优化投入要素比例等可有效推动长三 角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城市品牌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城市目标受众(旅游者、居民、投资者等)感知而非资源禀赋优势的角度出发寻找城市品牌定位的依据。由于旅游地品牌研究较多,本文将选取长三角地区8个城市为实证样本,以潜在投资者为例给出从目标受众角度进行城市品牌定位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推进文化市场一体化对提升长三角文化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该文认为财政分权、政府职能、文化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因素是导致文化市场分割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文化市场一体化的双边平台整合系统分析框架,并用该框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文化市场一体化的平台建设思路和变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曹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46-147
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有着怎样的影响?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对此问题的研究.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选取了1997-2007年11年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在提高,且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快地区专业化进程可以实现长三角地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韦胜  王磊  曹珺涵 《经济地理》2020,40(8):36-42
针对长三角地区"双创"投资机构和"双创"平台,以地级市为基本统计单元,进行了地理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发现:①长三角地区两类"双创"机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是布局在区域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并且以"上海—杭州"为核心形成了创新连绵区。②"双创"投资机构相对于"双创"平台而言,分布更加集中,体现了市场选择和政府推动两种运行机制在"双创"机构空间分布影响上的差异性。③两类"双创"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最为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的"双创"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性影响要素的优化布局,并从差异化发展途径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据,计算污染地理集聚指数、环境规制强度和产业转移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环境规制的污染集聚空间效应.结果 表明,环境规制及其与产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可以减缓本地城市的污染集聚,而相邻城市的环境规制和污染集聚会加剧本地城市的污染集聚.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心城市以显著的概率降低污染集聚,外围城市以显著的概率提高污染集聚.由此,可以采取统一法治框架,防止以邻为壑;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融合环境规制与产业转移,抑制污染集聚等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相似文献   

12.
海归创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一股重要力量,为此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海归创业优惠政策,以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长三角地区16座城市迄今出台的海归创业政策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从政策文本年度、政策适用对象、政策服务阶段等3个维度进行量化研究,探讨政策意义与存在的缺陷,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技术创新模型,对人力资本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且其最能洞察市场的技术需求,因而具有比高校、科研单位等创新主体更强烈的激励和优势,应居于核心地位。对长三角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关系分析表明,由于长三角地内人力资本分布不均,企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不足等原因,导致该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在地区间分布上不均衡;形成了以政府而非企业主导型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此应该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在长三角地区的顺畅流动;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对技术创新人员进行产权激励,吸引高素质技术创新人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上的数据,对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资本形成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论表明:从宏观层面上看,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互补关系,资本挤出效应并不存在;从中观层面上看,在一部分行业内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并且外资也倾向于投资那些挤出效应较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沿途城市将高铁站点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橄榄球模型,通过测算长三角地区26个高铁站点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场所(功能)价值,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进行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杭州东站、南京南站、宜兴站等8个站点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大部分高铁站点偏离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规划建设主体应兼顾高铁站点建设存在的潜力与风险,规划中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高铁站点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新一轮发展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快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作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比较探讨。首先从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分析,提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其次,通过长三角地区四省市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据比较,论证了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并给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对其进行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为提升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提供了决策依据。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系统、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合作“困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合作难以调和利益冲突、粗放增长方式下的区域合作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单一数量目标下的区域合作难以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有利于拓展区域合作空间,有利于破解区域合作困境,也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内涵.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首先要在长三角区域层面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并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以制度和机制消解循环经济的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南北岸城市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过江通道作为便捷要素无障碍流动、实现两岸城市跨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协调城市群一体化空间联系产生积极且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离岸距离并结合行政区划研究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长江南北岸41个地级以上城市跨江联系特征,揭示过江通道在整合区域空间中所发挥积极作用,丰富过江通道理论与实践,结果显示:不同离岸距离城市跨江联系总量存在差异,沿岸地区较高联系集聚,过江通道建设引至城市跨江发展能力提升在2001—2008年高于2009—2016年;城市对间跨江联系强度存在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省际差异和省内不同地区间差异,同省城市间联系强度提升量较高,而省际提升幅度大于省内;作为过江桥隧与高等级公路网共同构成的交通走廊,由单一到多样化的过江通道供给大幅提升两岸间作用强度、持续促进南北融合,降低因区位造成的发展机会差异、引导跨江联系呈现交通指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专精特新”部分上市企业为例,借助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反证法推断出四个可行性路径并不存在门槛,分析其为线性关系,并分析出其显著关系,最终提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