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连俊华 《全球化》2023,(3):90-96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是致力于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主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开放程度高、联通三地的优势,以“世界工厂”链接全球创新资源;长三角城市群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完善区域间协同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资源比较集中于北京,城市间创新协同互动不紧密;成渝城市群的两地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新技术推动新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路径:一是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二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升级;三是建设具有各地区特色的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层面设计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敬 《对外经贸》2022,(11):35-39
2021年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成立,由此长三角成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区域之一。苏州作为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中一员,其成熟的科技金融实践在长三角区域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创新金融供给机制是地方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苏州科技金融政策和实践进行分析,抽象出苏州科技金融运行中的微观机制:在间接融资层面,需要地方政府搭建合理的多方风险共担机制,为科创企业提供增信;在直接融资层面,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引导股权投资,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构建可加速科技和金融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区域协调机制等原因,但相较于三大经济圈之一的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产业实力弱、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协调政策及机制缺失等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对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金融业状况进行比较,为加快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港口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域,宁波将依托自身的独特的资源和科技优势,构建以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新型体系,力争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区域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本文以宁波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为例,阐述了国贸专业如何协同营销、物流、电商等商科类专业,主动融入港口经济圈,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宁波产业优化升级和港口经济圈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实现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实现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一体化的对策是建立和完善促进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清除市场障碍,建立一体化市场;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内产业整合和发展;协调区内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实现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一体化的对策是建立和完善促进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清除市场障碍,建立一体化市场;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内产业整合和发展;协调区内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7.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经界(学术)》2008,(10):110-113
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整合经济、政治资源,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企业以及产业网络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建没、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转换工作方式建设、区域内创新文化建设、区内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建设、金融机构与组织建设、区内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特点的分析,将为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借茶。未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采取的措施大致为:培育创新文化、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完善科技创新网络,建啦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推进区域人才战略和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市场周刊》2008,(9):79-83
“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整合经济、政治资源,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企业以及产业网络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转换工作方式建设、区域内创新文化建设、区内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建设、金融机构与组织建设、区内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特点的分析,将为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未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采取的措施大致为:培育创新文化、整合区域经济赍源、完善科技创新网络、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推进区域人才战略和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与“淮海”两经济圈交汇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鹤龄 《商业研究》2006,(4):211-213
“长三角”和“淮海”两经济圈交汇地区包括江苏淮安、盐城两市,以及扬州、泰州市的一部分。本区域历史悠久,区位重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前景良好。基于“长三角”和“淮海”两经济圈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情况和区内发展实际,交汇地区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发展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区域化的趋势下,使交汇地区利用好两个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迎接产业转移中进行自主创新,把推进自主创新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叠加优势发挥好,对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在总体经济规模、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背景下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应积极利用承接长三角产业、资本转移的机会;利用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在泛长三角视角下规划、培养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作为我国发展战略已步入新阶段,而随着核心科学技术缺乏、省市产业定位不清晰、考评机制和财政支持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联通有待加强等问题的出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生了冲击。文章通过剖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困境,从企业创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实现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一体化的对策是建立和完善促进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清除市场障碍,建立一体化市场;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内产业整合和发展;协调区内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长三角是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跨地区协调机制基础积累最好的区域。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对于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来说是重要的后盾机制。  相似文献   

14.
跨区域创新体系是不同行政区域联动形成的科技创新网络.在知识和科技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关键性变量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地方合作的动力和阻力并存.本文从公共管理视角分析,认为地方合作应走向网络治理、整合利益机制、完善合作制度和进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5.
岳文峰 《商》2012,(7):171+15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立在地缘经济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其具有优势互补、成本降低和整体利益提高的特点,已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长三角位于亚太经济圈的中心,被公认为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地方化效应最为明显的区域,长三角走经济一体化发展道路是有效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和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必然要求。而产业一体化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内容,产业一体化不但可以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同时又可以优化资源、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同城化效应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长三角同城化环境下常州城市的空间地位、产业地位以及功能地位与产业结构及其与周边城市产业协调互补的发展方向。即借助同城化理论和城市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分析确定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空间地位为常州泰州同城化区域板块;借助区位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确定将常州产业定位为传统优势产业嫁接式创新型城市;依托比较优势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借助康弗斯断裂点分析法计算长三角同城化区域内上海、南京中心城市的断裂点,分析确定常泰为长三角同城化区域中的"中继性"区域中心板块;应对长三角同城化进程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产业作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兴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与信息技术等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具有研发和产业化周期长、对资源依赖性强和对人才实验操作技能要求高等典型特征。目前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针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区域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区域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和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文化氛围等几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牛西平 《商场现代化》2005,(29):168-169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兴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与信息技术等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具有研发和产业化周期长、对资源依赖性强和对人才实验操作技能要求高等典型特征.目前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针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区域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区域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和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文化氛围等几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地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必要构建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产业创新资金筹集机制、产业创新人才机制、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构成的产业创新运行机制,并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域集中度高、产业层次较低、市场主体参与度高以及优惠政策丰厚,由此使得合作区的产业升级前景广阔,多方合作力度较大。然而合作区也存在区位选择不合理,风险不可控;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融资困难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合作区内产业链布局,强化融资和人才支持,建立风险预防及评估体系,推进合作区本土化经营,如此才能确保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