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制度基础,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目标管理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错配性后果。理论分析表明,目标管理是既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又会引致地方资源错配的双刃剑,但是短期目标的作用有别于长期目标,显著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短期目标而不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达成程度越高地方资本错配的程度越严重,长期目标的达成则会显著抑制地方资本错配,长、短期目标达成对地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实践。利用2004—2018年274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地考察了目标偏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目标偏移显著地抑制了经济增长,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偏移通过降低投资和减缓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速进而抑制了实际经济增长。在中国情境下,实物期权和金融摩擦两种理论可有效解释目标偏移对投资的不利影响,从而间接证实目标偏移之所以会抑制经济增长是因为其引发了市场主体的不确定性预期。拓展性研究结果显示,目标偏移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在目标下偏、经济下行以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政府债务负担率标准并非固定,主要由债务边际社会成本与债务边际社会收益相等决定,如果其边际成本降低或边际收益提高,债务负担率标准将提升,相反会下降。本文将地方政府债务置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框架下,通过对西部Y省106个县域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时间段对应的债务负担率标准不同,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分别为14.28%、11.98%和14.16%,同时也发现各地地方政府在竞相超越既定债务负担率标准举债,带来较大的债务风险隐患。因此,防范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一是根据各地实际债务边际社会成本和收益,制定动态债务负担率标准,用于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二是在解决实际债务负担率较高问题上,重点要从数量上化解债务转化为从质量上提高债务边际社会收益和降低债务边际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否存在影响,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传统经济收敛模型和空间经济收敛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省域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经济收敛模型和空间经济收敛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均能加快省域经济收敛速度,即地方政府债务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空间经济收敛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对省域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更大,欠发达地区追上发达地区时间显著缩短;考虑地区异质性后,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加快了经济收敛速度。基于此,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举债,严格把关有关债务投向的决策和监督,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理论的视角尝试性地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与农村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地方政府行为"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有扩大公共投资的行为倾向,从纯"经济"层面分析,这种公共投资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回报率,即具备所谓的"后发优势",最后探讨了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地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新发展理念,从有效性、协调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五个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各省(区、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强西弱,沿海强内陆弱”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为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过程出发,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经济的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过于依赖出口,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笔者最后提出,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和扩大内需应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目标和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并检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会提高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水平,但由于受到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随着经济增长目标的增大和约束力的增强,抑制作用愈加明显,且这种影响在保增长压力大的地区更显著。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值约束和硬约束的压力更多地作用在对技术进步的负向影响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对中国各省1992~2022年的增长来源进行分解,发现中国区域人均GDP差距在缩小,这种收敛主要是人力资本差距缩小和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缩小造成的。劳动力占比变化和资本投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跨国比较,本文发现中国已经从资本缺乏阶段走向资本富余阶段,资本回报率显著降低。和同阶段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比较表明中国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基于国际贸易数据反推得到出口隐含生产力,发现人均GDP还有向出口隐含生产力收敛的潜力。最后,本文基于上述发现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主要在于:提高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向出口复杂度高的产品和服务转型;降低国内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1.
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分省面板数据,本文对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发展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布具有“马太效应”,越是富裕的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量越多,转移支付没有发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在转移支付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财力性转移支付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并且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同时扮演着环境规制实际执行者以及工业产能过剩治理实际落实者的角色。在央地政府之间信息非对称且目标非一致性情形下,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与激励不但受到官员行政绩效考核制度与官员特征的影响,而且受到地方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地方财政收支的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国30省数据构建静态面板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目标、环境规制及二者交互项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明显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工业产能利用率影响随规制工具类型与地区而不同;全国与东部地区费用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仅有环境处罚有助于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经济增长目标与费用型环境规制交互项抑制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处罚交互项降低了工业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规制相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现象,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源泉。文章基于中国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形成284个地级市2001~2016年面板数据,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吸引外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显著增大了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该发现是稳健的,在进行了变换度量变量、回归样本和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在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扩大土地出让面积,增大人均财政支出,以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文章还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将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增加的效应,仅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成立,在2012年之前出现。文章的发现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目标管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390亿元,从总量上可以满足支撑全省经济增长10%的需要.有了总量推动,在投资结构、效益、质量等方面也需要新的思路.一是要处理好力口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扩大投资需求与启动消费需求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加快项目建设与保证工程质量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确保实现全省经济增长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基于2000—2017年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模型,研究了我国低碳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低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强,二者之间协调程度较低,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近35年来,中国经济为何能够实现长期快速增长?当前为何又要进行改革?怎样改革?基于机制增长模型视角,我们对此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张晖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82-85,128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改革前后的地方政府竞争在竞争的形式、内容和目的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改革之前也有分权,但是只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开放之后的分权才真正产生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而竞争的行为。这也充分证明了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