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打车软件市场的兴起是建立在移动支付与地理信息定位基础之上的。2014年年初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两大打车软件分别得到财力支持,最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几乎完全占据打车软件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目前我国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为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给予理论依据,并对打车软件的竞争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范敏 《市场研究》2014,(3):11-14
<正>引言:滴滴和快的两大打车软件"火拼"的背后,是否是两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关于移动支付市场的一场争夺战呢?一、打车软件大战如果你是打车族,最近一定被快的打车或者是滴滴打车的奖励返还乐坏了吧,乘客和司机在这场"打车软件大战"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进入出租汽车行业,打车软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盛行的打车方式。我们主要从打车软件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影响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意愿的各个影响因素。基于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感知价值理论,感知风险理论建立模型进行研究。以方便用户出行为目的为打车软件平台优化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2015年2月15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近年来,"滴滴"、"快的"两大移动终端之间的竞争风靡一时。各自背后的发行企业——腾讯和阿里对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实行"车费补贴",以求占领网络服务的市场份额。两者的消烟战尘埃落定,两者之间的价格博弈行为值得去回顾与分析。伯川德模型则是典型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借用伯川德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博弈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发展,移动软件的高效带给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便利,因此更多的商家开始进行移动营销。然而,移动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做到面对面的交易或者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使得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2014年最热门、最火爆的软件要数两款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而这两款软件在2015年2月合并,成为移动出行领域的霸主。本文主要就这两款打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移动营销的成功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6.
《商》2015,(3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随之以迅猛之势进入出租车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一时间备受争议。本文则以三亚为例,从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带来的双面影响出发,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从而为打车软件理性使用、科学监管及行业合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2月17日,深圳欢乐海岸紫苑,在欣赏完唐朝茶艺表演完后,记者见到了Uber的亚洲运营总监Allen,这位金发碧眼的亚洲总监第一时间提醒记者:"不管是嘀嘀打车,还是快的打车,它们其实都不是移动叫车概念的创始者,Uber才是租车应用的鼻祖。"在国内,打车软件在风投公司的撑腰下,正在为争夺用户酣战中。作为外来者兼陌生者的Uber,相比关心谁是鼻祖,人们似乎更关心谁更"优惠"。还有,宣称走高端路线的打车软件Uber,能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片蓝天吗?  相似文献   

8.
打车软件的兴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目前国内稳定的打车软件市场尚未形成,而且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打车软件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闻报道,本文采取以"打车软件"为关键词,从百度上搜索的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8月15日的276篇不重复报道,并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提取关键词,利用BICOMB构建了共词矩阵,并形成相关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完成了对打车软件新闻热点挖掘,分析出当前打车软件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9.
打车APP知多少打车APP是一种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召唤出租车的手机应用,是继电话后的另一种叫车方式。最早的打车软件是来自英国的Hailo和美国Uber。国内常见的打车软件有摇摇招车、嘀嘀打车、96106等。记者打开手机应用搜索,搜到几十种打车APP,真是眼花缭乱,不过应用方式各有不同,我们在此选取几个下载次数最多的打车软件程序,和大家分一起尝鲜。  相似文献   

10.
《商》2016,(8)
"打车软件"出现,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本文以专车运营下出现交通事故时的责任分担问题为中心,对"打车软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法律性质以及完善方向加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商》2016,(2):292-293
为了评估现有打车补贴方案的有效性,以出租车运价、乘车时间、等待时间为指标,运用微分方程,借助EXCEL、MATLAB等软件建立打车难易度评估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对比补贴方案实施前后的打车难易度,得到结论为:打车公司的补贴方案只能很小程度的缓解"打车难"问题,但在现象宏观上并没有明显帮助。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对补贴方案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打车软件在中国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其兴起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新的选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打车软件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是从分析打车软件出现后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打车软件"存在的具体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剖析了打车软件价格战产生的原因,并且在比较电商领域移动打车软件价格战与传统产业价格战形成原因和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对电商价格战的一些共有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郝慧丽 《商业科技》2014,(10):74-75
近期以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了争夺移动接入市场,利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行较高额度的双向补贴,最终淘汰了大部分的打车软件。这一市场现象反应了面对这一新型的O2O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我国相关法律的滞后、监管主体的缺位以及监管损害市场自由的行为。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主体,合理、有序的引导打车软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移动应用中有三项必备的技术要素:终端、网络和软件,正是这三要素的组合,为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移动应用。未来,极具亲和力的终端、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能的软件可能会全面"接管"我们的生活。近年来,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2013年底我国移动网民已达6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滴滴打车"就是其中的代表."滴滴打车"的未来发展要逐步摆脱对资本的依赖,建立起有效的商业模式.在分析"滴滴打车"产品的竞争策略及运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从收取佣金、提供商业信息咨询、拓展O2O业务、为市政建设规划提供数据支持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一切似乎正朝着出租车运营模式又将正式接纳移动打车这项新生事物时.广大还没有实现移动支付.或者还不熟悉使用移动应用APP打车的民众开始感觉到移动打车应用的“来势凶猛”。似乎移动打车的应用不仅没有缓解打车难的问题.反而使某些特定人群.或特定时段打车难的问题进一步加重了。于是乎本来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出租车公司马上做出了回应,提出要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禁用移动打车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文章首先拓展了传统防降价均衡模型,其次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未实行战略合并前的打车软件企业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司机规模与均衡价格和补贴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寡头企业在明确相关关系基础上如何进行差别化定价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打车软件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滴滴、快的这类打车软件的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于"赢者通吃"的现象存在,打车软件在发展初期以扩大用户规模为主要目的,并对用户采取补贴策略;随着平台的发展趋于稳定,将依据具体情况探索盈利模式,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无须路边拦车,在屋里动动手指头,出租车就会"服务到家"。"打车难"正催生一类新型App应用市场——手机打车。既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手机应用程序招徕全城出租车司机,又有大众、强生等出租车公司推出各自的打车软件。手机打车市场正风生水起。与团购网站一样,打车软件APP并非国内首创。英国有Hailo,美国有Uber,而且都在过去两三年中获得风投的青睐,融资规模达数千万美元。其中,Uber在2011年底更获得3,2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来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高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