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转移能够为创业带来持续发展动力,但一般的显性契约无法消除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传播者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从隐性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出发,将声誉模型与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拟合隐性知识传播者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动态激励模型,分析了声誉效应在提高创业社会网络隐性知识转移效率中的作用,探讨了声誉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如何有效发挥隐性知识转移中声誉效应的激励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知识转移主体的内驱力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以IT行业为实证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规模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主体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流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促使物流企业通过物流联盟模式整合物流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质上是物流企业的知识积累。物流联盟的资源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根据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并应用博弈论分析物流联盟企业之间隐性知识转移,阐明了联盟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决策依据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隐性知识特性、技术转移方式、技术转移双方主客观等因素的存在,其作用有所抑制。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社会资本,对于这种知识的转化、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它使得技术转移双方通过频繁互动和便利有效的交流完成隐性知识的交换与转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以我国行业协会为实证对象,从道德风险问题、多重博弈关系、显隐性激励机制等方面研究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认为,现阶段要充分发挥声誉等隐性激励机制对协会负责人的约束作用,要加快制定《行业协会管理法》,注重管理权限激励、社会地位激励与声誉激励相结合,培育行业协会负责人职业声誉机制,建立行业协会负责人的问责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声誉对科研团队成员报酬契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科研团队成员效用函数的组成,将声誉这个隐性激励约束因素引入科研团队成员的效用函数,随后,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科研团队成员的报酬激励模型,分析了声誉系数和职业生涯时间对契约中各要素的影响.说明了科研团队管理者可以利用科研团队的声誉效应和职业生涯时间来设计更加有利的报酬契约,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新经济周期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起重要推动力作用的知识型创业,具有创造性破坏的明显特征.由于知识溢出的本地化属性,知识型创业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异现象.新知识生产速度决定区域内潜在创业机会,而由各种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构成的“知识过滤器”又限制着创业机会的商业化开发.作为知识型创业一种特别类型的知识溢出创业是新知识从现有组织中溢出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其中关键在于穿透“知识过滤器”.穿透过程依赖于特定空间情境中的知识溢出渠道,更依赖于潜在创业者的吸收能力.基于知识溢出过程构建区域创业体系模型,从理论上解释“知识溢出创业”活动的空间差异.根据隐性知识溢出的空间粘性,着重讨论空间集聚效应、社会网络效应、人力资本流动等三种知识溢出渠道对知识溢出创业过程的影响,同时论证了将扩展后的吸收能力纳入企业家群体构建维度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区域创业体系的三类核心驱动力,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区域创业体系的演进动态.对策建议中提出应从全面强调扩大研发投入转向关注疏通知识溢出渠道,增强创业者知识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8.
弱连接在促进隐藏隐性知识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基于隐性和显性、共享和隐藏两个维度对知识进行分类,探讨了隐藏隐性知识转移的特点、过程和影响因素。引入社会网络领域的强连接和弱连接概念以促进知识的转移效果,分析了弱连接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产业转型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选择夏新电子为研究案例,对其内部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产业转型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转型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模型。研究表明,产业转型企业通过媒介识别并挖掘原有产业知识,利用技术学习实现显性知识的转移,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实现伪隐性知识转移,而人员转移是实现真隐性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唐继平 《经济师》2014,(9):42-43
知识型员工的群体特征和隐性激励的显著特点决定了知识型员工隐性激励效果的评价方式。基于声誉效应、锦标制度、成就激励等典型要素,运用层次分析的"目标树"法,按照系统性和层次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完备性与简明性的原则,构建了知识型员工隐性激励效果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技术经济》2015,(9):104-109
基于供应链合作创新的视角,考虑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属性,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供应链企业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交易的多任务激励契约机制。研究表明:如果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独立,那么激励相容条件下两类知识交易的最优业绩报酬也是相互独立的,且最优激励因子是各类交易下知识买方边际收益的增函数、知识卖方绝对风险规避系数、各类知识转移边际成本变化率和业绩方差的减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效率风险的概念;如果两类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依存,那么在激励相容条件下隐性知识交易的最优激励契约是"门槛型激励契约",并定量地给出了知识卖方的"门槛激励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刘伟  郭捷  杨绍斌 《技术经济》2009,28(11):17-21
基于声誉理论,本文建立了企业研发外包的动态激励机制模型,研究了承包方在同一个契约里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得出了实现声誉有效激励的条件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声誉机制时,承包方在第1期、第2期的努力水平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承包方从第1期、第2期产出里分享的剩余份额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因此,与没有引入声誉机制的契约模型相比,声誉激励机制和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激励强度,并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曹怀银 《经济师》2013,(1):53-55
通过博弈模型,分别在无激励、有激励以及考虑学习成本三种情况下,对隐性知识主体、隐性知识客体、企业三方面的收益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有激励的情况下,隐性知识主体可以主动的去传授自己的知识,隐性知识客体会缓解学习障碍,从而可以实现隐形知识的显性化。但对企业来说却没有明显的利益增加。将期望激励理论应用到博弈模型中,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元结合法对博弈三方重新进行了收益分析。通过确定期望概率,判断隐性知识主体是否会进行隐性知识的传播;通过确定收益关系,决定企业是否会进行相应的激励。  相似文献   

14.
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基于互惠性企业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隐性知识转移是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互惠性企业环境为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克服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互惠性偏好环境下个体间隐性知识的转移效率要显著高于理性经济环境下的知识转移效率,改善了知识转移主体的利益支付,同时也为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创造了条件。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外部机制的激励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主体的总体存在着向互惠型知识转移主体演化的倾向,从而使互惠型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进入主导性的稳定状态,最终提高了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收益共享是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研发外包中服务商隐性知识价值难以验证,收益共享难以实现。对此,建立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努力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模型的求解分析表明,当服务商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努力成本存在替代关系时,模型将回归于一般的单任务模型;当存在互补关系时,客户对显性知识的激励同样能激励隐性知识共享,且激励效果随互补性的增加而越发有效。此时,客户最优的显性知识共享激励系数与成本相关系数、隐性知识共享努力成本系数正相关,而与显性知识创造共享努力成本系数、服务商风险规避度、方差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朱梦秋  彭华涛 《当代经济》2011,(20):146-148
全民创业过程中,其社会网络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全民创业社会网络的乘数效应涉及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管理领域,对其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关于乘数效应和全民创业的研究及成果较少,本文阐述了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机理,充实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知识立方体模型及激励工具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有效利用激励工具促进组织内的知识转移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过程中十分必要及关键的一步。构建了知识的立方体模型,从知识隐性度、知识系统度、知识重要度3个维度分析和理解组织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维度、不同水平下适用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法性构建和资源拼凑等理性工具,并持续积累与更新创业知识和技巧,发挥社会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工具理性作用;当激励效应反馈到社会创业意愿时,新一轮创业行为将始于新的创业意愿;在整个社会创业意愿实现过程中,情绪特质和突发情节发挥重要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激励的声誉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安文 《经济师》2004,(11):97-97
运用二阶段的委托—代理理论 ,分析高校教师隐性激励的声誉模型。指出即使没有显性激励 ,高校教师为营造自己是高能力的声誉 ,也会努力工作 ,以提高自己在未来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网络构建的人力资源实践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策略对跨边界的知识转移与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不少了,而且目前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提高知识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并进而影响知识转移与整合效果的。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社会网络在知识转移与整合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从基于社会网络关系构建的角度来揭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国际创业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整合的作用和影响机制。试图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尝试,以提供另外一个理解人力资源管理HRM实践对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效果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