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影响下以及供不应求的租车市场驱动下,涌现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O2O模式的服务——专车服务。该服务以便捷高效的个性化服务得到了用户认可,然而,关于其合法性的纷争、与传统出租行业的利益纠葛、其自身服务体系的缺陷和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都给该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令专车发展举步维艰。本文在对专车服务现状和利弊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从满足市场需求和加强监管两个方面,探讨出了培植和发展该服务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彤 《商界》2015,(3):118-121
有人问过陆正耀,为什么神州租车现在才开始做专车服务。陆正耀笑说"让子弹飞一会儿,让大家先把市场推一推……"谈笑背后,是神州租车四年前在"专车业务"上的生不逢时。这一次,神州租车带着必胜的决心重新返场。政策已经被"撬"松,走过"超重"模式炼狱的神州租车,能否得偿宿愿,一举拿下专车市场?  相似文献   

3.
<正>未来可期,专业制胜。在2021年,中国商务出行服务的市场规模突破2600亿元,属于大出行领域中增速较快的子赛道。该预估仅限于企业端,叠加政务类机构“公车改革”释放的增量需求,中国商务出行服务市场前景广阔。商务出行领域大体分为三个时代。传统租车时代,1989年中国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起于北京,行业兴起;“出行+互联网”阶段,2010年易道专车上线,“互联网+”向出行、汽车租赁行业快速渗透;专业商务出行阶段,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从2014年8月开始,各个打车软件相继推出了新的业务,那就是专车服务,例如:"滴滴专车"、"一号专车"。但随着专车服务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本文立足于专车的发展对车险市场产生的冲击,主要通过研究开展汽车保险业务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专车服务平台的兴起与问题,分析得出专车对车险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专车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人们出行方式的首选,滴滴、快的、优步等互联网专车服务的兴起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互联网专车行业的合法进程显示出专车行业发展的波澜起伏,合理、合法地解决共享经济下专车模式的利益冲突,以及专车行业的安全性与合法性监管等问题迫在眉睫。建立良好的专车市场环境,均衡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分配,确定"专车"服务形式规范化是保证上海专车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出行链与居民租车之间关系,构建居民租车出行选择行为的二项Logit模型,确定出行链对居民租车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四川省成都市居民选择租车出行调查为例。结果表明:出行链次数为2~3次的居民为租车的人群占总体居民的68.03%;出行链的长度增加时公共交通以其自身低成本优势成为租车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短途出行市场上,共享单车单靠租车业务难以为继。文章以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为参照,紧扣共享单车的"重资产"特性,运用SP调查问卷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共享单车要以"临时用户"(游客)为基础,以"变换型用户"(大学生)为重点,在获取海量用户的基础上,使目前的"租车平台"升维为"商务社交平台",集合各类商务促销信息,将用户从"用车粘性"发展到"平台粘性",同时增强平台与用户之间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进军生活、社交、求知三大圈层,构建既能独立生存,又可联合其他平台共同发展的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依靠增值业务实现盈利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专车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之汽车保险市场也面临着挑战。而本文对其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汽车保险市场的规范,保险产品的创新,以应对互联网专车平台所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可以推动互联网专车平台自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9,(12)
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日益兴起,我国出境旅游人数日益增多,国外租车自驾游备受青睐。租租车作为我国出境自驾游的先驱,将国内的出境自驾需求对接到国外的租车公司,成立了一个一站式旅游的超高用户体验平台。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游玩之前对接国外供应商已达到出行信息的保障。本文通过对租租车营销策略的SWOT分析,总结其在制定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就其现存的问题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使其品牌得以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农村是生鲜O2O源头的话,那么社区就是其终点,抢占社区既是生鲜电商市场获得目标用户的重要入口,也是解决其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配送难题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了解生鲜行业O2O模式的失败案例,分析出物流配送、目标定位、用户习惯、供应链、标准化等原因,利用国内外数据图表说明了生鲜零售市场发展O2O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社区生鲜O2O模式,并提出部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编读飞信     
滴滴抢占市场后,如何将流量和用户数据变现?在交通发达的大城市,由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市场流失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专车是较细分的市场。那么补贴结束后,滴滴如何留住用户?Re:滴滴在试做的积分商城就是变现用户数据的一种尝试,未来流量数据越大还可以有更多和电子商务的合作方式。另外,与出行接触紧密的吃喝玩乐和就医等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根据用户数据滴滴可同时成为其他服务提供商的导流入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1)
自"Uber"2014年2月份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后,"专车"凭借其高额度的补贴政策以及舒适的服务迅速占领市场,在国内催生了"神州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滴滴打车"等一系列"专车"服务软件平台。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专车"服务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营运资质方面也引起广泛讨论。本文基于对南昌市各类主流"专车"软件平台的用户调查、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探究南昌市"专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类用车平台纷纷进入打车市场,人们不但多了一种出行选择,而且在出行效率、用车体验等方面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滴滴打车、华夏专车等专车公司的出现,更是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前期较为低廉的价格深受人们的追捧。但是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政府在对其监管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安全问题、车辆保险不合格、出现问题后责任没有承担方等。文章从私家车运营是否有可被合法的必要为角度,进行观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3)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加之出租车市场问题越来越多,专车这种新兴交通工具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它的出现使得公众出行更加方便,但是由于安全等问题的存在,其市场准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从和出租车市场的争论出发,结合行政法规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出租车和专车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其本身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为更好的放开专车市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专车服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得到了乘客的认可,乘坐专车成为人们出行常见的选择。但由于专车无法像出租车一样获得相关的营运资质,一度被认为是非法营运的黑车。本文以共享经济为理论基础,分析专车服务存在的合理性、忧患性,从而提出只有完善专车服务类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运营规范建设、提高市场竞争机制的有序性,才能使专车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专车市场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了新政的出台对专车市场的影响,提出了新兴市场专车行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出租车是我国公共交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我国的出租车劳动用工一直存在劳动关系界定模糊,权责分配不明确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专车"的出现给传统出租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出租车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为了稳定市场、规范出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规范专车市场,同时也推动了对出租车行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商》2015,(6)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专车服务却相迎。回首向来打车处,归去,哪怕风雨也有情。不知何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Uber"等打车软件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专车以优惠的价格,人性化的服务,自由的选择,快捷的支付,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影响我们的消费模式。专车的到来无疑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当头喝棒。然而就在专车风生水起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可能导致专车市场就此夭折。因此,本文以共享经济为理论基础,分析专车利弊、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监管所存在的漏洞,进而提出只有加强专车的规范化运作,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乘客的信赖利益,使得专车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O2O作为电子商务的新形式广泛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生活服务类O2O平台发展情况,分析O2O平台中用户的重要性,提出用户行为驱动因素和用户粘度影响因素,从O2O平台和线下商家的角度分析了提高用户忠诚度的策略,从而为促进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春节期间各大汽车租赁企业使用率达到饱和,全国各个门店收到大量订单,租车出行的需求非常大。无车、加价现象频繁出现,在春节期间租车行业可谓火了一把。据百度网统计表明,近来"租车"等相关关键词的日均检索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租车回家过年成为这个春节的新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