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盛一时的无锡古运河,承栽了文化的源起与兴衰,兼有历史性和独特性,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为了把无锡打造成著名历史文化保护区,政府已加大了对古运河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虽已见成效,但在时外宣传、有效利用和后续发展上仍有差距.要重振古运河昔日风采:政府应以传承文脉为核心,精心打造和保护运河品牌;要协同开发,塑造整体形象;注重环保和美化资源环境,以推进文化运作和市场化进程.同时,应以现有遗存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其成为古运河无锡段集遗产旅游、休闲度假、文博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旅游与遗产保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姜睿 《商业研究》2001,(7):173-174
目前,世界遗产旅游的热潮兴起,但与此同时,由于保护不善、商业开发过度,已经有40多处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作为旅游资源大国,欲发展高品位的旅游,在对已经列入名录的旅游资源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其他文化、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三门峡市将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是,对于如何处理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人却不甚明了,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了如何开发和利用好三门峡市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徐驰文 《消费导刊》2021,(11):136-137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调整产业升级方式、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战略手段。直面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推进宝鸡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钰 《北方经贸》2005,(5):64-66
文章分析了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同时提出开发的四种模式, 最后阐明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统一化战略思想, 强调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与所处城市的建设相统一协调, 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资源供给与定位同质化问题日渐凸显。本文以无锡阳山镇旅游地为例,运用PEST模型和SWOT模型剖析其营销环境及旅游地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3C模型提出无锡阳山镇旅游地品牌营销优化建议,以期为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创新.旅游发展对文化传承具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其传承的动力,也不断创新文化传承模式.论文以黔东南州为例,讨论了黔东南州家庭传承、社区传承、学校传承、市场传承、社会传承等文化传承的传承场、传承媒介、传承特点,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虽黔东南州已建构起多种模式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5,(6):6-7
2014年6月23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以贵州施秉云台山等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这无疑给施秉县带来了一个发展的契机。本文通过对施秉县云台山资源条件、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并试图找出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发展模式。实现遗产旅游开发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保护自然遗产资源得以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9.
无锡是最早开展太湖与运河等水上旅游项目的城市,近年来运河旅游与文化旅游是无锡市重点打造的旅游板块.本次研究从游客、居民两个方面对其品牌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以期揭示无锡市运河品牌旅游发展的潜力,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并对运河无锡段的品牌旅游开发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总体构想,即从品牌品牌策略打造、品牌标识制定、品牌发布与推介、品牌实施、品牌监控与维护及品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静 《北方经贸》2011,(10):116-120
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国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上占据独特的优势,也是其吸引跨文化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中国旅游地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着观念陈旧、蛮干、开发决策错误、管理混乱等问题。应明确资源保护方针和管理部门职责.立法保障,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1.
沈阳铁西区保留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其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经济、社会价值,在恢复工业风貌、树立形象城市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积极效应。分析了铁西工业遗产历史形成、主要文化底蕴,包括在保护、开发旅游项目现状与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护工业遗产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全方位应用当地政府在这一环节的正面影响与支持,合理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张红  李荣薇  尚宁宁  赵辉 《中国市场》2015,(11):193-194
河北省历史较为悠久,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不仅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本文主要讲述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研究——以沧州武术为例,给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苗芳蕾 《市场论坛》2014,(10):80-81
文化景观遗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遗产,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形成的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要实现文化景观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和谐统一,必须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加强社区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文章以元阳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为例,通过对核心区社区参与现状的分析,探讨社区参与在文化景观遗产地保护与开发中的实现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安徽省三河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古镇类旅游资源的产品具有特色性、当地民俗风情具有原真性、与其它地区相比还有着地域上的差异性,所以该类旅游资源一直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在今天的古镇旅游市场开发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合肥市三河古镇为例,探讨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生活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给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呈现形式。无锡运河沿岸传统建筑是江南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保护和无锡运河沿岸传统建筑,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无锡运河沿岸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6.
17.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新兴产业,也是一方人文和山水的形象品牌,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历史发展证明: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会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也才能有市场占有率。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就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云南省更是民族众多,可以说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云南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41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3%。现在云南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红河州就是成立于1957年11月18日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而红河县则是红河州中哈尼族聚居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红河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郑丹 《江苏商论》2013,(6):18-19,26
被国家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无锡惠山泥人在先后采取了抢救性保护、传承人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措施后,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惠山泥人在生产性保护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对国内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案列的比较与借鉴,提出惠山泥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与传承中的发展路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及时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确保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惠山泥人找到当代定位。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根基,脱离文化内涵的旅游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风土人情使得云南成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市之一,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长远设计,在急功近利的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变异,如民族文化同化、庸俗化甚至倒退,因此如何在发展中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了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6)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人文风俗和地理特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的村落也逐渐形成了独具沿海特色的民俗以及建筑形式,在这些民俗建筑和众多特色民居中,海草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适应了威海地位沿海的气候环境,更是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海草房作为存在几百年的特色传统民居受到了现代建筑也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威胁,以至渐渐消失。如何传承与保护海草房也成为研究胶东民俗文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