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论产学研合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创新模式,是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和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产学研合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联盟是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根据科技发展规划以及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对产业技术联盟的规划与管理。通过分析产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特征,本文指出了联盟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联盟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管理思路,设计了联盟组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再造阶段的政府管理策略,旨在为政府明确产业技术联盟的管理重点,促进联盟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谢宗云 《现代商业》2023,(17):54-58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十四五”期间重要战略部署,本文以广东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与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描述与分析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背景、动因与意义、优势与劣势、发展类型与影响因素等,提出佛山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策略:优化与重构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价值链;建立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的支撑体系;制定佛山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措施,如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产业联盟和合作、搭建研发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支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4.
姜霞  姜平 《商业时代》2013,(1):126-128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阐述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深圳市经济基础雄厚、产业规模强大、资源基础较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创新优势独特,但是资金来源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后,文章从强化科技创新、扩大融资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一项重要工作。湖北、江苏两省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的现实需求,主动作为,加快推进跨区域产业联盟工作,初步建设了一批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健康医疗、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产业同构现象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弱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三五"时期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契机,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进产业链的重塑整合,以及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等举措,以期提升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伴随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而出现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作用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上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哄而起、重复建设,急功近利、低端制造,商业缺位、集聚不足,体制僵化、机制障碍等问题.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追随超越与自主创新互补,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激励与机制创新互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柳钦 《中国市场》2010,(46):11-18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备受经济界、科技界的重视和关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统筹兼顾,稳步推进:一是统筹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二是建立和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三是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政策支持环境;四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五是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六是围绕重点领域,加大新兴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9.
分析总结国外以科技引领为特点的美国经验、以官民合作开发为特点的日本经验、以培育新兴产业市场为特点的欧盟经验及国内以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为特点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以"软、优、高、新"发展模式为特点的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以创业创新为特点的广州市生物产业发展经验、以科学规划和区域协作为特点的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以国有龙头企业引领为特点的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经验。通过分析,确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定位、产业目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来规划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而阐述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设计理念,既战略新兴技术培育机制、战略新兴企业的培育和战略新兴的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为主的产业,目的是为了开发新的科技成果,并进一步将其转化成实际生产力作为新技术进行应用的一种产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创新为驱动发展的战略先导力量。"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实施为陕西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并为其发展提供一系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检视石油化工产业,急需通过专利创新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使石油化工产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专利发展中存在专利管理运用能力不强,专利研究人才不足,忽视实用新型专利研究及缺乏针对"安全、卫生、环保"及落后产能的专项研究。需要通过提高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专利管理运用能力,积极聚集石油化工产业人才、建立产学研合作研究机制和建立以企业、市场、政府为核心的专利技术研究联盟的发展路径,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张茉楠 《商》2012,(10):60-60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必须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国家战略与区域规划"、"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等的关系。而更为重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第十四届北京科博会,恰逢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本届科博会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转型为主题,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两大主线。此次科博会突出展现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产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推出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十二五"期间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合作项目。据悉,本届科博会共开设7个主题场馆,以展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4.
根据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从创新资源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建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产业规模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处于起步阶段,应采取政府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发展模式;技术生命周期处于成长阶段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应采取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技术生命周期处于成熟阶段的电子信息产业应采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绍兴市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有发展空间。通过对5家当地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显示,企业都在应用信息技术、先进机械设备、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通过网络合作进行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升级之路。研究表明,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传统优势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有利于实现产业品牌化、产业生态化和产业高端化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集群内部的产业种类日益丰富,内部细分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日益强化。本文基于雅格布斯外部性理论和我国的发展现状,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部,细分产业之间协同创新效应的理论机制和现实路径,即通过技术融合和产业链融合产生协同创新效应;而后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对此协同创新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验证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细分产业间,存在协同创新效应。未来我国可以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加强集群内部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来进一步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9,(12)
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着整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等多个方面,对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如何利用协同创新高效整合资源,使苏北五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达成全面深度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苏北五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状、协同创新存在的困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从政策导向、信息沟通、金融支持、人才培育引进以及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创新效率是衡量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在微观视角下,结合创新效率评价的现有成果,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四个方面,对东北地区150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整体偏低(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最高,其余依次为光电信息、生物,节能环保企业创新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偏低;超过90%的企业非DEA有效,同时,90%以上的企业呈规模报酬递增态势;投影分析表明,科技活动人员和研发人员投入相对过少导致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偏低。为此,政府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现实需求出台倾斜性政策和措施,企业则应加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提升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全球蓬勃发展,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于2008年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虽然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联盟成员关系、联盟的稳定性及创新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E-HR系统的应用角度出发,探讨实现联盟内部人力资源的高度整合,进而提高联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就在于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现阶段,我国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仍存在着创新转化意识薄弱、价值链观念落后、其它现实条件束缚等问题。政府应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企业要积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科研机构及高校应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在共同合作中促进中国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