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针对索风营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支洞布置条件较差、业主对工程施工进度要求较高的特点,论述布置施工支洞的合理性,这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4.
5.
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施工通风不仅是劳动安全的必须,也是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的重要保证。因此,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的通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设计及设备选型和布置,有赖于施工通风参数风量和风压及正确计算。在进行地下洞室施工通风设计时,除应抓住最大风量和最高风压这两个控制因素,还必须正视施工通风的动态特性。即应正视随着地下洞室施工的进展、施工工作面大小、位置的相应变化,对施工通风的风量和风压要求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6.
7.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风散烟是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施工通风设计没有考虑通风系统的时变性与动态性,为了获得地下洞室群施工中不同阶段的通风系统状态,需要对施工通风问题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基于系统仿真技术,本文建立了施工通风仿真模型,通过动态仿真计算可获得施工期内风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和通风影响因素的权重,为通风设备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9.
根据漫湾二期工程实际施工过程,结合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工法简述开挖过后的机械化支护施工工艺,为今后从事类似洞室群的合理、快速机械化施工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11.
12.
大型地下洞室群变频施工通风系统运行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管理中存在的系统匹配性差、安装不规范、风管漏风率高、风机能耗大等问题,以确保工作面通风效果,节能降耗,规范管理为目标,依托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通过对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系统选型配置、安装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管理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通风效果良好、高效节能的变频施工通风系统运行管理体系。采用FLUENT流体数值计算软件,建立洞室群三维非稳态湍流模型,研究了主厂房施工期污染物逸散规律,并通过现场污染物测试进行了验证。数值仿真计算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变频施工通风系统布置合理,运营维护到位,风管漏风率小于9. 5%,洞内气流组织顺畅,作业面爆破通风15 min内污染物即可随风流排出洞外,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变频风机根据不同工序调节开度,可节省电能49. 5%以上,节能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对大埋深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运行维护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龙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采用计算机仿真及GIS技术对龙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为地下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分析工具。通过龙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动态可视化仿真计算,可以得出施工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关键路线、资源强度、施工交通运输系统行车密度及施工过程动态演示等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地下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乌东德水电站岩锚梁体型、蜗壳开挖结构及母线廊道内电气设备布置等方面的研究,对主厂房洞室规模进行了合理优化。基于对国内17个已建水电站地下厂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厂房不同部位长短锚杆与洞室规模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规范初步确定了厂房不同部位的支护方案及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维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工况下洞室群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布置紧凑,厂房规模大幅降低,与同期建设的白鹤滩水电站相比,其跨顺比、长垂比降幅分别达10.6%和15.7%;施加的围岩支护可以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且有锚索支护工况在保障洞室稳定安全方面较优,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进一步验证了支护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下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规律及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针对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四个主要洞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建立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通风风流组织和粉尘浓度分布模型,对不同通风回路状态下的地下洞室群的气流运行情况及粉尘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总结出地下洞室群在不同贯通回路下的风流运行规律,并应用烟尘净化装置解决了复杂地下洞室群的排烟问题。 相似文献
17.
巨型地下洞室群有限元计算的数字化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洞室有限元计算的网格剖分是影响整个计算工作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平面网格加参数化平推方式自动形成大三维空间计算网格,同时采用空间任意切面技术形成空间平面断层计算网格,解决了巨型地下洞室群计算的有限元网格剖分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化建模,有效地提高了有限元计算前处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动态反馈和控制,引入四维模型建立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以"前期反演反馈分析结果检验—即时参数动态反演分析—下期开挖洞室围岩力学行为预测"为循环流程,把工程信息、地质信息、安全监测信息、数值仿真信息等耦合到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动态反馈和控制研究中。耦合可视化技术、检测分析理论、参数反演理论、数值仿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同时利用C#.NET编程技术来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建立三维可视化综合集成工程模型与施工过程中动态信息的有效映射关系,实现地下洞室群施工环境下安全状态的快速、准确、实时的反映,从而对施工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东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抗震稳定性问题,以掌握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地震动力响应为目标,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依据当地及欧洲标准,对该地下厂房洞室群地震响应进行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了洞室围岩加速度、位移、塑性区、应力分布特征及支护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在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开挖面上,围岩的加速度会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且结构面上会加剧加速度响应;位移时程响应与输入地震荷载位移时程曲线形态一致,但在幅值和相位上有一定差异;围岩相对变形、残余变形较大的部位与加速度放大系数较大的部位一致,围岩塑性区和应力松弛区增加较为明显的部位与加速度放大系数较大、相对变形和残余变形较大的部位基本一致;在地震作用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增长较小,锚杆受力超过300 MPa的百分比与围岩变形、塑性区的发展规律一致。研究成果对地下工程围岩抗震稳定性分析和抗震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提出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大型地下洞室群地质信息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模拟真实地质形态的地下洞室群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准确地描述了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基于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可实现与地下洞室群相关的多项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分析。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群设计与施工中的地质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