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什么要把乘坐出租车叫做“打的”,又为什么把在餐馆吃完饭后付账叫做“埋单”,叫“买单”是否也可以呢?据知“,打的”和“埋单”都是来自粤语的词。其中“打的”一词是标准的土洋结合的产物。所谓“的”是一个缩略语,其全称应该叫“的士”,是英语“TAXI”的音译,属舶来品。可能很多读者会说“,TAXI”的发音和普通话中“的士”的发音相差甚远,怎么会是音译呢?其实“,的士”这两个字是广东话(粤语)的音译,用普通话读自然感觉不出和“TAXI”有什么关系。再把“的士”缩成“的”,配上汉语的常用动词“打”,一个土洋结合的“打的”就诞生…  相似文献   

2.
“察”和“查”的意思过于相近,以至于很难区分。词典上解释“查看”为“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比如:查看灾情、亲自到现象查看;而解释“察看”是“为了解情况而细看”,比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再比如“查验”和“察验”,一个是“检查验看”,一个是“察看,检验”。在某些情况下,“察”和“查”虽有细微差别但并不影响使用的效果,所以,把“亲自到现场查看”写成“亲自到现场察看”也没什么不妥的地方。那么“查”和“察”的细微差别又在哪呢?我们发现,“查”主要强调的是“检查、调查”;“察”除了强调“调查”之外,还强调“仔细看”。通…  相似文献   

3.
佛国春晓     
翁礼华 《银行家》2004,(4):132-134
“般若波罗密多”梵文的意思是“智慧到彼岸”,而其中“般若”的含义是“智慧”,一般的智慧是外来的,而“般若”的所谓智慧则是发自内心的“悟”。  相似文献   

4.
徽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典型的儒商,“贾而好儒”是徽州商帮的主要特色。“儒”主要有四层内涵:一是指有文化、有学识的人,如“儒生”、“儒士”等;二是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泛指官员.如“儒臣”,“儒将”等;三是指学术、思想.如“儒学”、“儒术”等;四是指道德、人格,如“儒道”、“儒雅”等。  相似文献   

5.
《投资与理财》2020,(2):72-74
2019年有过一个段子:“炒房”是70后的狂欢,“炒股”是80后的疯狂,“炒币”是90后的荒诞,“炒鞋”是00后的盛宴,“炒盲盒”是10后的时尚……“炒房”、“炒股”、“炒币”,这些倒是不算陌生,即便没有参与其中,也多少听过一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和”文化“博大精深”,如“和为贵”、“致中和”、“大同”、“君子和而不同”之类不一而足。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求“和”而不得。“盛世”有多“盛”,免不了“成者为王”之徒的粉饰,“乱世”有多“乱”,当以触目惊心蔽之。是故,鲁迅先生读出了几千年“吃人史”。历史的警示是:“文化”只写在纸上再娇滴可人也是水月镜花,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意象”,是“意”与“象”、“情”与“景”的结合和统一。“意象”是艺术之本体,是审美创造的基本目的,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而这个“意象”的营造离不开审美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在这种意向性结构中,艺术家实现了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快”与“慢”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因而是相对的。这同“大”与“小”、“高”与“低”、“多”与“少”、“好”与“差”等等一样,都是人们广泛应用的形容词。当人们对某一事物、现象进行判断时,往往由于掌握的情况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选择的标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人们往往要加上诸如“极”、“非常”、“十分”、“相当”、“很”、“比较”、“稍”、“略”等副词对这些形容词加以某种限制,这也是很常见的,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9.
腐败分子常常有数额较大的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大部分都是“灰色收入”。既然贪官有“灰色收入”,那么,必定有人在“灰色支出”。这些“灰色支出”以公款为主。1、“小金库”与“灰色支出”之间的关系。在对一些单位和部门审计清理、整顿“小金库”的案件中,发现“小金库”除了有“黑色支出”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灰色支出”,这些“灰色支出”,依附于“小金库”而存在。铲除“小金库”是阻断“灰色支出”、铲除滋生腐败温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Dr、Cr”和“dr、cr”。《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教材》(立信会计图书用品出版社,1987年10月版)第32页等处“借方”、“贷方”栏内加注英文符号“Dr”、“Cr”应是“dr”、“cr”之误。因为在英文中,“dr”是debit的缩写,意为借,借方,或记入借方的金额;“cr”是credit的缩写,意为贷,贷方,或记入贷方的金额。而“Dr”是英语博士或医生的缩写,“Cr”则是化学元素铬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胡春霞 《中国外资》2004,(11):62-64
<正> 民族品牌是干锤百炼的金字招牌。可一位有识之士戏言:有些中国民族品牌是广告“炸”出来的,是网点“铺”出来的,是价格“杀”出来的,是花样“翻”出来的。此话可谓一语击中要害。“炸”、“铺”、“杀”、“翻”这四招确实也成就了一些民族品牌,可绝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如过眼烟云。这四招其实只是四根“软骨”,在勉强支撑着某些民族品牌,朝不保夕。  相似文献   

12.
徐特立原名懋恂,年轻时,为表示自己志向不凡,为民谋福的赤子之心,特改名“特立”。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邹韬奋原名周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按他自己的解释,“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以此自勉。陶行知曾两次更名,他原来叫陶文俊,青年时期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改名“陶知行”;实践使他认识到应该是“行而后知”,于是第二次改名“陶行知”。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到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调整信贷力度时,要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做到“三救三不救”:一是救“短”不救“长”;二是救“优”不救“劣”;三是救“急”不救“穷”。  相似文献   

14.
会计“达标升级”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笔者认为,在会计“达标升级”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避免“一阵风”、“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有人认为,会计“达标升级”,这是“一阵风”吹过就完了;也有人认为,“达标”仅仅是多化点钱,把办公条件改造好一点,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国内金融业的现状,借鉴国外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确实是我国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过渡到“多元化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是多元化金融集团的一种组织结构,界于德式“全能银行”与严格的美式“分业经营”两种模式之间。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各子公司仍然是“分业”的,或者是专业化的,而集团则是“全能”的,从而兼顾了“分业经营”下的安全性和“混业经营”带来的效率。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6.
张兴胜 《中国金融》2004,(18):69-69
《管子·幼管篇》有云:“著夫取予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意思是说,能够洞明“取”与“予”的分寸,有效掌控,才能取予适度。古人讲得明白,“既欲取之,必先予之”,讲的就是“取”与“予”的辩证法。善于“予”,才能“取”。“予”之不足,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所取也必然无多。所以,能否适当地“予”,是否善于“予”,实际上体现了“取”的能力和心智。对一国政府而言,把握“取”与“予”的分寸是财税政策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兴衰变迁,与统治者“取”与“予”的多寡密不可分。一般而言,凡政通人和之际,统治者多实行的是轻徭薄…  相似文献   

17.
虚假统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于统计信息的“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关系与隶属关系以及统计体制。“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是相对的,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在对“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进行较详细地分类之后,不论哪一类“生产”主体与任何一类“使用”主体之间,只要存在利益关联关系或隶属关系,就可能有虚假统计信息的产生。这是统计制度所带来的,“考核依据”是由被考核对象提供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易经》的回望,现代保险精算可以从中找到“安身立命”之道。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首先,保险精算的本质内涵是由“易”求“定”的过程;其次,“占”也是现代保险精算的重要功能之一;再次,保险精算通过“数”的归因分析,去探索并构建“模型”,“模型”是为了解释和理解现象,并借此判断趋势和预测未来。保险精算要从“义理”与“象数”的关系中认识到,“象数”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追求“真理”,更要追求“义理”,这是保险精算的真谛,也是保险精算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如今,“和谐”已成为当下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构建和谐社会”现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什么是“和谐”呢?可能有很多种表述,但我以为,作家张贤亮对“和谐”的解读则别有意趣。他说:“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说人人都可以说话。张贤亮对“和谐”的解读虽然夹杂着调侃,但很形象、很贴切。从张贤亮对“和谐”的解读中不难看出,和谐社会其实是古人对人类社  相似文献   

20.
珠算课的教学原则有一条是:“精讲多练”。“精讲”多指教师精心讲授的一面;“多练”多指学生用功练习的一面,二者不可偏废。但在如何处理二者之间关系时,曾有人提出“三分教,七分练”,甚至为“一分教、九分练”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了“精讲”是珠算教学的画龙点睛,“练”是珠算教学的“功在诗外”,绝不可忽视。事实证明亦是如此。既然“练”在珠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