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语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母语、汉语和外语等三种语言文字的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新疆"三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文化差异、民族区域分布、多样化和复杂性。因此新疆"三语教育"应注意:合理选择教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金雪 《魅力中国》2014,(26):214-215
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委婉语都普逸存在,而“死亡”这个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话题在所有委婉语中,更是占了很大比例。作为最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的表达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封建传统等方面来探讨英汉中死亡委婉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吴俊敏 《魅力中国》2009,(14):125-125
称呼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杜会关系,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称呼语体系,因此称呼语能够反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研究了英汉称呼语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巨大困难,认为在翻译称呼语时。应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特征,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人们都希望能够顺利愉快地完成交际任务,使双方达成共同的交际目的,这就需要在谈话的过程中用一种比较合理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能够表达出说者的意图,而且也能使听者欣然接受,这就是委婉语的使用,它充当着语言的“润滑剂”.当前国内外的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关注,但是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语言文化学角度来阐述俄汉委婉语在具体情况下的对比,从而揭示俄汉两民族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文捷  李珊珊 《魅力中国》2010,(29):229-229,238
口译是一个多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活动的主体--口译员的角色探析能使人们管窥口译中呈现出的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场景(Scene)、参与者(Participants)、顺序(Sequence)、基调(Key)这几个语篇构成因素来分析口译活动的言语交际特征,呈现文化因素对译员行为的影响,阐述译员在此间的语言和社会文化媒介作用,探析译员跨文化调停者(intercultural mediator)的角色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7.
浅谈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的中国,言谈举止更需谨遵"非礼勿言"的原则。所以,探讨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的文化内涵,对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艳红 《魅力中国》2014,(13):194-194
语篇是一个相时完整的语言单位,语篇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制约语篇翻译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文化因素就是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介绍了语篇和语篇翻译,然后论述了文化因素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并从语篇翻译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直译、意译、调试、加注可以较好地解决语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重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是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委婉语在不断变化并被广泛应用.该文探讨了委婉语与语言的关系、使用的场合和对象以及构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语境看语篇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篇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境对于语篇翻译的影响现今越来越多地受到翻译学界的关注。译者进行语篇翻译时对语境的考虑将会影响到翻译的质量。本文在阐述语篇翻译现状的基础上,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方面探讨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有两种表现形式:言语和非言语委婉语。言语委婉语涉及死亡、性爱、个人隐私、教育、性别歧视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牵涉政治、军事、社会经济事件、国际关系、种族主义以及对人的称谓和大众传媒等领域。非言语委婉语涉及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各个方面。委婉语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反映,它的使用因受到人类所接受的不同文化以及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的影响而千差万别。英汉两种语言对委婉语的使用正是如此,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普遍存在于俄汉两种语言中,现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委婉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相似性"和"差异性"两方面对俄汉委婉语进行对比,并从文化的角度对俄汉委婉语的差异进行探讨,有助于辨别俄汉委婉语表达的异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杜贝 《魅力中国》2010,(16):78-78
委婉语,是指“当人们不愿意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就用动听的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咕今中外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中国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委婉语的雏形——避讳、禁忌。  相似文献   

14.
《远东经济画报》2006,(7):94-97
锦缎,这种用真丝织就的面料好像是不那么融于日常生活的,五彩丝、七彩丝,一面是那种亮着柔波的花团锦簇或者百鸟朝凤或者如意牡丹。一面则是一层一层的色彩乐段,仿佛吟着主题幻化的旋律将前台的主角精心努力地托出来。然而,在“屋语”,锦缎与柴米油盐的家常之间的界限被冲淡了,锦缎被制作成生活中的小细节,撩动着时尚人士的腰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过渡语与过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语是当前被研究得比较多的论题之一,然而目前与之紧密相关的过渡文化理论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到底过渡文化和过渡语有什么联系,我们能否用过渡语理论来解释过渡文化,过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对过渡文化和过渡语作了比较,并力求在过渡语理论的基础上对过渡文化理论作进一步的阐述。笔者对过渡文化下了定义,并就这个新的概念作了具体的阐述以及共时和历时的区分,认为过渡文化具有三大特征。过渡文化概念的提出,对于文化习得模式的探讨,对于文化课程的设置,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认同理论分析了语码转换现象的出现群体、表现形式以及产生语码转换现象的文化认同原因。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为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增强其表达力,往往会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鉴和借用词语。同时,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厌倦与突破使他们更关心语言新事物,更主动地吸收外来新语言,在文化认同的大环境下运用更多的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7.
王晓慧 《魅力中国》2014,(9):244-245
招呼语作为文化的载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本文通过对中德两国不同招呼语形式的研究来探索中德两国历史文化的不同,并以此加深人们对跨文化的理解,减少中德两国甚至是中西方人际间交往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隐喻能力研究已成为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焦点之一。本文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下隐喻能力的认知发展,以及形成隐喻能力个体的差异,诸如词汇知识和文化等诸多影响因素。通过隐喻能力和英语成绩两者之间的数据分析,探讨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关于语言习得方面的各种观点,系统地陈述了第一语习得与第二语习得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从而发现规律,帮助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当中有的放矢,为英语学习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场角度分析法律语篇中的人际隐喻现象,从语旨和语式角度分析其原因,提出话语者社会地位、语篇正式程度等语旨和语式因素是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说明在法律语篇中合理使用人际隐喻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法制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