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并购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大都支持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作用,控制权发生转移后能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2008—2009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绩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曾昭灶  李善民 《技术经济》2008,27(5):115-121
本文对2000—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经营绩效、代理成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代理成本水平下降,经营绩效得到提高;卖方为地方的子样本代理成本的下降和经营绩效的改善大于卖方为中央企业的子样本;买方为民营的子样本的代理成本的下降和经营绩效的改善大于买方为国有的子样本;买方为国有的控制权转移经营绩效提高和代理成本下降主要来自最终控制人变更子样本。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并购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权转移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具有一些发达国家市场中所没有的特征,比如特殊的控制权转移方式。因此对控制权转移方式的研究对于我国控制权转移理论的完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产收购与控制权转移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是金融学界和会计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额外贡献的基础上 ,同时运用变化模型和配对模型来研究控制权转移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业绩变化 ,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只能采用配对模型 ,而变化模型则可以揭示控制权转移之后股东财富的变化。研究结论表明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显著 ,但股东从控制权转移公司所得到的报酬 ,如果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其显著为负 ;如果不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则其与零没有显著差异 ;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对公司业绩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研究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 ,需要考虑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3—200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时间窗口选定2002—2006年,跟踪研究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一年和后三年绩效的变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转移绩效在控制权转移当年和后一年呈上升趋势,但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实证检验证实,控制权转移后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高管是否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峰  涂国前 《财经研究》2016,(10):140-154
文章基于中国资本准入管制、政府控制的制度背景,从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收购方选择、转让定价、转让后绩效等方面,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动机。文章以中国A 股市场上截至2013年末的1410起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1)政府倾向于转让非垄断行业或业绩较差的国有上市公司,而保留垄断行业和业绩较好的公司;(2)在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倾向于将控制权转让给有实力的外地收购方,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3)有政治关系的民营收购方收购了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但没有支付较高的溢价;(4)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绩效总体上没有提高,虽然同业并购、实力较强的收购方能够提高公司绩效,但这类样本不到40%。因此,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总体上不是效率导向的,如果控制权转移不是从效率出发的,则控制权市场约束在位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等作用就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1999-2003年间发生控制权有偿转移的13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管制变化等因素对企业控制权转移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制变化对企业控制权转移后绩效有重要影响,同时企业规模、控制权溢价、转移时机等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控制权市场的监管作用,选取了1999年至2003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高层更换的数据,发现高层更换的频率和控制权发生转移前的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并且这种监管机制可以进一步改善高层更换后的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9.
虞华君  杨晨  薛敏 《经济师》2006,(6):96-97
文章通过随机选取2000年发生较大规模资产重组的80家上市公司,将该80家上市公司按照重组后控制权是否发生变更为依据分成两组公司,其中一组控制权发生变更,而另一组控制权未发生变更,根据重组前后五年(重组前一年1999年到重组后第三年2003年)的财务数据,来对比研究两组样本公司之间不同的绩效变动情况,进而为现实中壳资源的重组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及外部治理环境均发生了相应改变。仅从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不能够完全解释控制权性质对多元化公司绩效的作用途径。多元化进入方式作为多元化战略的关键部分,对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多元化进入方式的角度分析控制权性质对多元化业绩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2~2004年11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为样本,从多元化进入模式的角度,考察了不同控制权类型对多元化经营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多采用自建方式实施多元化战略,采用自建方式的国有上市公司绩效优于采用并购方式的上市公司。同时,非国有上市公司多采用并购方式实施多元化战略,采用并购方式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绩效更优。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之后业绩变化的文献很少关注控制权转移后上市公司与其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等关联方发生的资产重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亦未能考察控制权转移导致的业绩变化是否源自于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文章以1999~2001年期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后公司业绩变化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效率理论和管制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导致的主营业绩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公司代理权争夺问题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洁 《财经科学》2004,(5):25-28
代理权争夺作为公司控制权更迭机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争夺者如何使股东相信自己比现任管理者更加有能力来改善公司经营绩效,从而惠泽股东;另外,代理权争夺的价值溢出以及公司控制权私人利益也是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缺陷加大了代理权争夺在实践中的应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论公司控制权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公司控制权的有效性分析入手研究公司的控制权和绩效问题.文章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阈值比例,获得了控制上市公司的最低比例,并对控制权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获得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绩效的基本结论,而且控制类公司的绩效要优于非控制类公司.  相似文献   

14.
资本结构指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产权意义上,企业的资本结构体现了企业治理主体的权力基础,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企业治理的有效性。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机理,不仅体现在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本身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上,更重要的是,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数量之比,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与转移,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市场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有研究表明,控制权转移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20%左右的超额收益率.本文通过考察我国1997-2003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82个样本,发现控制权转移能给目标公司带来9%以上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而且,转移后变更行业、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民营转给国有的样本转移时可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甚至更高.最后,我们用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证明行业变更、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转移类型对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转移能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有关业绩变化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公司在转移控制权前相对配对样本来说业绩较差;控制权转移后业绩有所提高且其业绩(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好于配对样本。本文还发现业绩提高的来源主要在于经营效率(资产周转率)的提高而不是获利能力(销售主营利润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31家公司的数据,同时根据同行业和规模相近的原则选择了其他231家公司作为配对样本,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因素对控制权转移发生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发现,总资产净利率(ROA)、每股现金净流量(NCFPS)、营运资本周转天数(WCD)、研发费支出(RD)、主营业务鲜明率(MBVR)对控制权转移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ROA、 NCFPS和MBVR与控制权转移的发生负相关, WCD和RD与控制权转移的发生正相关。这说明随着控制权转移市场的发展成熟,可以对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转移的行为进行预测。最后文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转让、产权性质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甄  胡军 《经济研究》2016,(4):146-160
本文以2003—2011年A股发生终极控制人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四类控制权变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国有转民营和民营转国有都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而国有转国有和民营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并不显著;(2)民营转国有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源于隧道效应的减弱,而国有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则是隧道效应的减弱和经理人代理问题的降低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结论说明,产权性质的改变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所有制结构在治理问题上各有优缺点:国有企业往往面临更为严重的经理人代理问题,而民营企业的大股东隧道效应更为严重。所有权性质的转变导致治理形式的转换,新的治理形式克服了原先治理形式的缺点,从而提高了效率。本文结论有利于缓解"国进民退"的争论,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0-2008年进行了劣质收购的73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控制权是否再度发生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进行劣质收购后其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盈利能力强、杠杆高、成长性好但营运能力差、规模小的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流动比率差、杠杆高的劣质收购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这说明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及控制权特性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以"法与金融"理论为基础,以1997~2006年间发生的中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家族企业控制权价值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比非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价值更高,而股权制衡则对控制权价值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