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有设置在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或调解、或仲裁、或诉讼.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着重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第6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第27条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可见调解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之所以重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大量产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我国处理劳动争议一般采用和解、调解(包括诉中调解和诉外调解)、仲裁、审判等多种形式,历经调解、仲裁和诉讼三道程序。实践中,大量劳动争议案件未经基层调解(企业内调解),直接进入劳动仲裁程序,部分案件进入了一裁两审程序。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巨大,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法院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一宗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经过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所谓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提起的必须的前提程序,劳动争议如果未经仲裁程序的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得受理。但作为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却没有规定反申诉,这在程序上违反平等、对等原则。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一方当事人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反诉,但其反诉权能否实现?而当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可否反诉?  相似文献   

4.
15、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是否可以作为权属登记的确权依据?仲裁和调解、诉讼一样,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产生纠纷的各方当事人根据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签订的协议,将争议事项交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我国于1994年公布了《仲裁法》,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将纠纷事项交由哪一家仲裁委员会处理由当事人自己协商确定。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申请设立仲裁庭进行仲裁,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将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对调解不成的,由仲裁庭…  相似文献   

5.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用人单位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和人民法院审判,即"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制,采用这样一种体制的认识基础是从当时劳动争议纠纷不多、劳动仲裁机构尚不健全、仲裁人员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出发,防止和避免因仲裁失误给当事人权益造成损害,通过仲裁使大部分争议得到解决,人民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先裁后审”模式,即在发生劳动争议后,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基层调解机构调解或基层调解机构调解不成的,须先经劳动仲裁机构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即可启动仲裁程序,另一方则被动强制地参加仲裁。  相似文献   

7.
邵某未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私自成立了某工艺品厂,并到其它企业承揽加工业务,招收了一批农民工。工作中农民工张某发生事故,伤愈后被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伤残8级,张某要求厂主邵某按《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的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但邵某予以拒绝。张某随即到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同时又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受理该申请后,调查中发现被诉人未经依法登记,认为该案的被诉人主体不符合《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受案范围,遂驳回了张某的仲裁请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将大幅度增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将大幅度增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首次确立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终局裁决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防止用人单位恶意诉讼,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劳动争议仲裁的一裁终局有别于民事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是一种附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涉及到千千万万个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工伤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和生存,工伤保险争议应如何仲裁与审判?本文从工伤保险争议的法律性质,以及处理工伤保险争议的依据、原则和法律适用等方面谈点初步认识,以促进劳动仲裁和人民法院处理工伤保险争议的衔接和一致。一、工伤保险争议法律关系的性质及法律适用工伤保险是指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在职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职工及其亲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因申报工伤和处理工伤保险待遇与用人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应运而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但伴随而来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争议类型日趋复杂,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工资、经济补偿、工伤认定及赔偿等各种纠纷相互交织,劳动保障法律与其他相关法律相互交叉,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队伍建设,提高仲裁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是摆在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的案前调解,应该是指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前,由企业调解委员会主持进行的调解。有的仲裁机构在接到当事人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诉后,也进行案前调解,这是不合适的。理由如下。一、劳动仲裁程序法规定,仲裁机构接到申诉书后所要做的,首先是审查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然后,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诉,要即填写《立案审批表》,仲裁委要在填表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很明显,在立案之前,根本没有要求仲裁机构进行调解,从理论上说,仲裁机构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大幅度增加,居高不下。在我国,按照《劳动法》和有关条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工会或全体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履行、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实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处理程序。屈指算来,“一调一裁两审”体制已实施近20年.为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争议,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随着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争议处理难度不断加大,调解无法力、仲裁强制前置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期,很多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士来稿撰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制度的作用,改进现有机构和制度等方面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于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仲裁文书,主要是指劳动部门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劳动权益争议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表现为仲裁裁决书、仲裁调解书。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法》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盼望已久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没有对此问题进行界定,这给大家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和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根据国务院107号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本市外商投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的实际,为更好地、及时地、有效地做好劳动争议的调解和裁决工作。最近,该市编制委员会发文,同意成立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庭,增加人员编制4名,事业费开支,与市劳动争议仲裁办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同意  相似文献   

19.
某化纤公司因处理职工不当,被职工诉至仲裁裁决败诉后,又因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裁决,并拒发申诉人的工资和拒缴社会保险费被二度送上被告席。不久前这起发生在惠民县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仲裁机关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张某系某化纤公司劳动合同制职工,2003年7月份,公司以张某偷窃公司财物为名,解除了张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月13日,劳动部办公厅就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处理工伤争议几个问题的请示》,答复如下:一、关于工伤认定的时效问题。目前劳动行政部门对受理劳动者工伤申诉没有时效规定。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认定及可否享受工伤待遇发生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只要符合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应不加区别地将职工负伤之日确定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受理和处理。二、关于工伤认定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现行认定工伤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和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问题解答》等规定,负责监督执行工伤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