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微观上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引入将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它为人们的未来建立了一个"安全网",使得居民倾向于增加即期消费而降低预防性储蓄.从宏观上看,实行具有收入均等化效用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总消费量,相应减少总储蓄量.  相似文献   

2.
高储蓄率既是支撑我国高投资和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储蓄偏高导致消费相对不足,也成为影响内需增长的突出问题。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仅仅从高储蓄的总量层面出发很难制定针对性政策。需要着眼于居民储蓄的细分结构特征,搞清具体是什么部门、哪些群体、哪些年龄阶段的人在增加储蓄以及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高储蓄率既是支撑中国高投资和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储蓄偏高导致消费相对不足,也成为影响中国内需增长的突出问题。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仅仅从高储蓄的总量层面出发很难制定针对性政策。需要着眼于居民储蓄的细分结构特征,搞清楚具体是什么部门,那些群体,那些年龄阶段的人在增加储蓄,及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平  陆铭 《世界经济》2008,31(1):65-77
本文在迭代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家庭养儿防老的机制,探讨了微观家庭的消费、储蓄、后代教育投资决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养儿防老机制和生育控制情况下,高储蓄往往伴随着高的教育投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后代的教育投资量和投资率也将增加。从宏观层面上看,工资收入比重的增加,人均资本装备率的提高都将增加对后代的教育投入,这同中国目前的高储蓄、高教育投入的现状是吻合的。老龄化程度增加虽然降低了家庭储蓄率,但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取决于老龄化程度、资本产出弹性、教育部门资本投入产出弹性等参数。本文为老龄化趋势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的判断提供了基础,并讨论了维持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增长、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特征,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本来源,同样使得另一些人增强了对居民过度储蓄造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的共心。总需求是否会抑制总供给,居民若更加倾向于储蓄而减少消费,则可能造成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6.
社会医疗保险对预防性储蓄的挤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可以减少经济个体面临的风险而影响个体的消费和投资(储蓄)的选择,对个体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消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期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挤出效应。从宏观效果上看,大范围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有助于缓解目前对中国高储蓄的担忧,这种制度性的规避风险安排比预防性储蓄的自我融资方式能提升整体的社会福利效果。本文最后就此对中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煜辉 《新财经》2007,(5):32-32
我们现在常讲的中国“高储蓄”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政府部门储蓄在大幅增长中国“高储蓄、高投资”矛盾的实质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当前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曦 《黑河学刊》2007,(5):39-40
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形势下,理性消费者应选择增加当前消费,然而中国居民储蓄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中国居民的消费效用曲线是受社会保障制度、信用程度、历史传统、外界投资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这也解释了导致中国居民"非理性"跨期消费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透视中国居民高储蓄现象: 效率损失和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虽然我国国内储蓄水平远高于投资水平,但还需要引入外资来满足额外的投资需求,而这意味着一定的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效率损失进行简单测算,计算结果表明,迄今为止高储蓄现象造成的损失至少在300亿美元以上。其次,本文对导致居民高储蓄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些因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差距、预防性储蓄动机、投资工具匮乏,政策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市区居民500户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居民的人均总收入为9917.45元支出为7306.44元,储蓄为2611.01元。其增长格局为储蓄增长>收入增长>支出增长。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支出中,消费的支出增长15.3%,非消费支出(税金、赠送、捐赠、赡养等等)下降31.6%.这样,消费支出的增长便跃为第一,成为消费增长>储蓄增长>收入增长,改变了近10年以来消费的增长始终滞后于收入与储蓄增长的格局(见下表)。 1996年上海居民储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居民储蓄提款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日韩高储蓄高投资现象的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中国现阶段经济生活中“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的判断非常流行,而且对宏观政策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其最主要依据是相关比率的横向国际比较结果。毋庸置疑,中国的投资率的确比其它国家要高,但我们认为不但应该关心这些现象,也应该关心国际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和评价。事实上,国际学术界鲜有直接通过简单国际比较对某一经济体的消费率、投资率高低得出价值判断;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或收入增长的关系,其结论也充分肯定储蓄、投资对经济增长或人均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1]表1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的国际比…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与投资—哪个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峰 《开放导报》2001,(11):25-26
作为总需求的两种基本形式,消费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都很重要。但是,在不同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发展阶段,两的重要性又有所区别。第一,从短期考虑,当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促进消费与投资扩张都将有利于闲置资源的利用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从长期考虑,经济增长则要依靠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但从长期考虑,经济增长则要依靠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因此,长期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率的增加。第二,消费占总需求的大部分,但实证分析表明,消费是稳定的、变动和缓的;投资占需求的小部分,但投资是活跃的、变动剧烈的。因此,对于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国际经验表明,投资与增长是正相关的.只有高储蓄及高投资才会带来较长时期的经济高增长。第三,消费与投资并不是矛盾的,消费会刺激生产,生产增加又会扩大厂商的收益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资金积累;而当人们少消费,把更多现期收入储蓄起来并投资时,资本积累引起的未来收入增长又会使人们享有更多的消费。第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离不开消费的中介。总之,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很重要,消费的短期作用及投资的短、长期作用是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要实现经济的赶超,就必须依赖高储蓄和高投资。  相似文献   

13.
高增长、高投资和低消费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三大典型特征,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还不多.本文将财富效用和生产外部性引入最优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以系统解释这些特征.我们发现资本在效用中权重、生产外部性、生产效率、劳动增长率和折旧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率和消费资本比的大小.比较研究显示,本文所建模型从财富效用和生产外部性等方面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典型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相应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璇 《特区经济》2008,235(8):261-262
本文指出"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恶性循环正是国内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矛盾根源,并最终导致了双顺差的出现。文章进一步对形成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政府主导的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实行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边远地区农村在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存在以下倾向:(一)家庭消费,积累和储蓄比例失调.积累规模小,增长速度慢,投向不合理;消费存在盲目性.缺乏计划性,增长速度过快.(二)出现几种不正常消费方式:—是挥霍性消费。丧葬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浪费钱财.二是人情消费.  相似文献   

16.
高储蓄率背后的人口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是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与中国持续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相伴相生的便是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高储蓄率也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高储蓄率的作用在于:高储蓄率通过银行转化为高投资率,进而促进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的扩张,这种大规模投资带来了快速的资本形成,个人收入、储蓄和出口的增长,以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高储蓄一直都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仍不见成效.高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效率损失.文章主要利用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函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之后的一系列检验,如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等,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经达到51.4%。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这种高储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国民储蓄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对江苏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预防性储蓄动机、生产动机、投机遗赠动机及无意动机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的几个重要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及历史人文因素又是导致农村居民各种储蓄动机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降低农村居民的储蓄率,转而提高即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村居民投资渠道,完善农村遗赠税收制度,向农村居民普及基本理财知识等渠道。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自1978年以来,经济实现30多年来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储蓄也快速增长,因此有必要对高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通过采取包头市1978年至2010年期间相关的经济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包头市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包头市居民储蓄的增长,两者有相互影响的趋势,但长期来看,高储蓄对经济增长不具有持续性,因此有必要改变当前包头市高储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