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处于不断上升、加速增长的态势。但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在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增幅却出现了下降趋势。进入2007年,增幅缩减速度加快。本文对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一季度居民储蓄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和实证研究,估测我国居民的储蓄函数,认为我国居民储蓄主要受收入影响,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差。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储蓄分流有一定作用,但还不明显。这一结论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具有较强的经济理性,基本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但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建设上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八次降低存款利率。根据利率政策原理,利率上调,存款增加;利率下调,存款减少。但结果却是利率的连续降低并未对居民储蓄有多大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仍在稳定地增长。制度政策、实际报酬、货币流通、投资渠道、消费信贷、年龄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利率下调反而储蓄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利率连续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从1996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力度之大,频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以一年期存款为例,利率从10.98%降至2.25%,降幅近80%。有关资料显示,居民储蓄的增长势头在每次降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储蓄总额  相似文献   

4.
尽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整体上居民对投资理财的参与度偏低,途径单一,主要为储蓄和股票,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利率变动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很小,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差,导致利率并不是目前影响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因素。所以,文章研究的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和坚持利率市场化显得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调整政策,但是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协整理论的因果关系研究,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本文通过因果关系来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并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利率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调整政策,但是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继今年4月1日国家取消对三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保值补贴后,又于5月1日以平均0.98%的降幅降低了全部储蓄存款利率,这使得有些同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储蓄存款利率的下调,必然弱化居民储蓄行为而强化证券投资行为,从而加剧储蓄分流,引发储蓄滑坡。然而笔者认为,存款利率下调,不会引发储蓄滑坡。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高储蓄一直都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仍不见成效.高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效率损失.文章主要利用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函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之后的一系列检验,如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等,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储蓄行为函数,选取13个国家1991~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储蓄率的五大决定因素——收入和经济增长、利率与价格、外部储蓄、人口结构与资本市场发展,重点考察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的作用。采用定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反映资产市场发展的3个指标中,股票价格和金融业产值比率都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股市规模比率有微弱正向影响。总体上看,资产市场发展对储蓄的综合作用仍是负向的,资产市场能够通过分流储蓄和财富效应两条作用渠道降低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11.
一、上海市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以及未能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等等。那么具体到上海市的居民储蓄,哪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呢?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是否有所变化?本文拟通过对1980-200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一些结论。先将相关统计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学者,包括一些金融系统的同志认为,利率应当市场化,即资金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其理由是:1.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存款利息率来鼓励居民储蓄,收敛消费需求;提高贷款利率来抑制企业和投资对资金的需求。2.提高贷款利率来消除银行的亏损。因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差较大,加上三年期以上存款储蓄保值,  相似文献   

13.
国内的外币储蓄存款利率是否会随美国利率今年以来连续下调,已成为那些持有外币储蓄资产的居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不久前表示,中央银行应该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希望8万多亿的银行储蓄能更多地投向资本市场。正因此,央行进行了自1996年来的第八次降息,然而居民储蓄并没有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样,大量涌入资本市场。相反,虽然人民币储蓄利率降息至历史较低水平但人们储蓄倾向仍然较  相似文献   

15.
宗学哲 《发展》2003,(4):76-76
居民投资渠道日益增多,那么,在2003年,居民该如何理财呢?理财专家提示,2003年居民理财原则首先是求稳,应在确保家庭资产保值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新的理财方式,最大限度地追求稳妥增值。储蓄投资看利率目前,存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许多人认为利率很低,即使绞尽脑汁地算计也增加不了几个利息,日常的积累全部放在了活期存折上。将手中的余钱存成活期,虽然支取方便了,但个人的利息收益却受到较大影响。当前活期存款年利率只有0.72%,而定期半年的利率为1.89%,是活期的两倍。因此,广大居民还要精打细算,莫…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的储蓄状况是:在储蓄利率一降再降之下,货币资金虽有所分流,储蓄增速虽有所放慢,但在银行体系中仍维持着庞大的储蓄数额,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发展中,居民重视对储蓄资产的拥有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一、当前居民手中的闲置货币主要是出于谨慎动机和交易动机而保留。居民个人和家庭对金融资产的持有是具有历史性的阶段特征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与以往年度相比,总体讲有所增加,有的甚至增加很快,但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项改革并举的前提下,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提供充分的…  相似文献   

17.
张未民 《发展》2002,(8):72-7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5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04万亿元,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为加快经济发展,启动消费,抑制通货紧缩的蔓延,自1996年起,央行连续8次降息,使利率降低了78.4%,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央行的举措,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引致储蓄分流,但居民储蓄总体上仍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联系近期本被看好的记账式国债发行所遭遇的冷清,我们该怎样看待这8万亿元储蓄规模?储蓄是收入的函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8.
从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虽然七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但居民储蓄仍有增无减,市场消费也并未出现明显的回升,这说明降低利率对促进消费的弹性影响与预期的水平相距甚远。事实上,我国利率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不能不引起人们对降低利率的作用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相似文献   

20.
实际利率、居民储蓄和银行信贷是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中的几个重要变量.对我国2001~2012年2月的实际利率、储蓄存款增速和各项贷款增速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的传导机制在我国作用显著,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导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鉴于此,我国应尽快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提高实际利率,加快银行业经营转型,培育非银行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