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文章通过把女性生育率和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内生化,为理解工资不平等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女性家庭地位上升和生育率下降,企业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于是工资不平等将受女性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生育率差异的影响。如果生育率差异扩大,那么技能溢价将上升。当性别工资差距可以影响女性家庭地位时,生育率下降将扩大女性家庭地位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这一影响机制在关于我国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李欣 《山东经济》2011,27(1):62-67
技能溢价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我国微观数据的欠缺,国内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首先构造一个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模型,着重分析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随后采用我国1998年和2000年5个城市的15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技能溢价与企业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企业层面,技术进步、FD I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会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通过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促进技术行业发展以及影响劳动力结构等途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进而显著影响技能溢价。本文使用2004—2018年30个省市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共服务与技能溢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结构在公共服务与技能溢价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公共服务对技能溢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以劳动力结构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回归,发现公共服务对于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拐点,且在拐点两侧存在显著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公共服务在门槛值两侧对技能溢价都具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劳动力结构的上升这种抑制效应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在门槛值两侧分别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低于门槛值时公共服务对技能溢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高于门槛值时公共服务对技能溢价则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当前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仍未达到门槛值,因而中、西部地区需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培养和吸引高技能人才,提高技能劳动力在全体劳动力中占比,最终达到缩小技能工资差异,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检验了国际外包对我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与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所揭示的相反,外包贸易降低了我国相对丰裕的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微电子设备的使用也加大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为了检查是否是因为贸易形态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我们进一步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厘清其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及经济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LandScan人口分布数据测度了城市多中心度,以此度量城市空间结构。并结合2011、2013、2015与2017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异质性劳动力在城市内部空间不均衡分布这一理论视角识别了城市空间结构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否考虑住房成本,城市多中心结构均会带来技能溢价,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剔除部分样本后仍然成立。为进一步识别多中心结构对不同学历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文章根据劳动力学历对其进一步细分,发现城市多中心化发展会提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对大专以下学历劳动力工资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文章结合集聚效应与选择效应的相关理论,从异质性劳动力在城市内部空间不均衡分布这一理论视角检验了城市空间结构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机制,发现城市主中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拉力与其高昂的生活成本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推力共同导致技能溢价。该研究为我国“十四五”期间调整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镇化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切入点,选用30个省会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中国大城市“工资溢价”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劳动力流动与工资溢价之间的空间效应。基于现有数据研究发现,近十年间中国大城市“工资溢价”现象依然存在;劳动力流动率对大城市工资溢价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流动拉大了大城市工资溢价,尤其是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劳动力流动提高对工资溢价促进作用显著,人口在100-500万之间的大城市劳动力流动对工资溢价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运用理论模型推导出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产业内贸易与行业相对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理论结果显示,当产品的产出技能替代弹性(高技术工人相对雇佣量的变化率/产出的变化率)为正时,产业内贸易将会扩大相对工资差距;当产品的产出技能替代弹性为负时,产业内贸易将会缩小相对工资差距。然后以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为例对该结论进行验证,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制成品的产出技能替代弹性为正,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8.
王晓辉 《北方经济》2011,(14):24-25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税收、市盈率、流动性等影响因素下的CAPM模型的研究进行总结,解释了规模效应、价值效应、流动性溢价等现象,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之间可以相互解释的结论,其中每种因素的拓展都结合了我国国情说明各模型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成本函数的研究方法,采用我国1993~2010年19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变化的因素。通过计算行业的VSS和回归估计发现,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才是拉动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外包对相对工资差距起到微弱的缩小作用。根据行业的要素密集度,本文继续将工业行业划分为3个子样本,进一步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不同要素密集型部门的相对工资的影响,结论与总体回归基本一致。本文的结论与理论预期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要素积累、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占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快速增长,但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相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对于这些与已有理论相悖的"谜",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借助于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效应机制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由于机器设备与技能劳动是互补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提高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同时,也会提高资本的收益,这就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进一步地,通过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我们发现:技能劳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呈"驼峰形"特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技能劳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形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技能劳动供给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呈现"U"形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蔡隽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5-137
所有制因素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构建间接融资所有制因素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存在与不存在所有制差别的情况,并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强调了广泛存在于现行投融资体制中的所有制歧视现象.针对所有制歧视,文章提出的对策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存量改革以及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2.
李慧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33-35,42
文章基于关系理论,对建筑业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范畴内与"建筑劳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筑业劳务用工关系的三维模型,认为在关键时期处理好与关键群体"建筑劳务"的关系问题是建筑业企业绩效获得以及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我们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环境保护手段。税收机制能够使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公共管理制度体系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组成,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的特征与功能。现阶段,应高度重视我国公共管理正式约束的创新作用,特别是正式约束的形成机制;应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革创新,使之与正式制度变迁相互协调。完善有效的实施机制是制度创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今日重庆》2021,(3):18-21
2020 年重点工作 稳住经济基本盘 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 2.6 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 1.7 万亿元. 三大攻坚战 年初剩余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7.
智能制造为纺织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选取2006—2019年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二者间相关性和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制造指数和纺织产业升级指数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制造对纺织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智能制造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地区纺织产业升级。研究认为,将智能技术同纺织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地区纺织产业升级,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为单位的截面数据,以信任度、社会团体密度和献血率等指标来衡量各自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贡献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方面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存量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区域间社会资本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别,并且在同一区域中社会资本对区域发展的三个方面的贡献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分析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通过搜集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金融相关率(FR)和城市化率(urban)等变量数据,选取FR作为转换变量,构建经济增长影响城市化水平变化的STR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明显;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可以通过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来描述;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变化的影响表现出非对称性,研究发现滞后3期FRt-3是导致这种非对称性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当FRt-3低于1.2973(1992年前)时,表现出线性特征;当FRt-3超过1.2973(1992年后)时,表现出非线性,并且1992年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率变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非线性部分。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生产对我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乡镇经济》2009,25(10):100-104
规模化生产对生猪生产波动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通过1998—2006年不同规模生猪生产波动强度的比较、各省(市、区)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与生猪生产波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规模化饲养对稳定生猪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