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和谐社会与我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推进,造成大量失地的农民。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农民在失地之后出现了就业危机。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文章从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入手,阐述解决我国农民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强化就业培训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理财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理财技能,创造就业机会,使这些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失地"农民"本质上向"新市民"的真正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及时创办一些以失地农民创业指导、理财咨询辅导为主业,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让农民失地不失业为目标的短期培训咨询机构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村城镇化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按照首都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将在加快城区扩张、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郊区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当前,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是失地农民问题.本文以北京失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土地占用和农民失地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失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国家尽管给予了相应的补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内,目前还没有涉及农民失地后的养老、就医等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失地农民就业,使其自食其力,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而且还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就业的非农化。失地农民在政府的扶持下,有一部分已经进入到工作岗位,但从目前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情况看,农民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既…  相似文献   

5.
冯红霞 《民营科技》2010,(1):117-117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产生了大批失地农民,他们失地、失业又无保障,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隐患。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体制扣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失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低、失地后生活无保障、失地又失业等方面。针对失地农民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对失地农民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构建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体系,以保护失地农民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广西城镇化加快推进,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广西城镇化进程仍会加速,失地农民数量将持续增加。失地后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影响城镇化稳妥推进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南宁市失地农民调研的实例,对影响广西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重要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旨在为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较好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景区失地农民是因为旅游业发展而失去原有土地,失地之前农业收入为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农民.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被强行切断,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来解决家庭生活和生存保障.本文就目前景区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就景区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结中 《中国就业》2011,(12):60-60
广水市在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失地农民打造就业“金刚钻”,力保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业。  相似文献   

11.
庞杰 《价值工程》2013,(34):284-285
人的职业素质受职业意识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职业意识教育为基础,同时职业意识教育为形成职业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知识学习和各项训练来完成的,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文中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最后就实施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有益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林勇刚 《价值工程》2011,30(20):203-204
就业难已成为共同的话题,而高职院校的经贸类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尤为严峻,存在着"招生热,就业难"就业率不高,就业对口率低"的特点。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贸系的实际工作,对影响高职院校经贸类毕业生出路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导、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开君  杨卫军  王增强 《价值工程》2010,29(32):273-274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本文分析了高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特点,为同类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旭东 《价值工程》2014,(16):255-256
本文结合历次参加技能大赛的经验及教育改革实践,论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建工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风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资格考试及实训4个方面,对如何提升中职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孟永辉 《价值工程》2011,30(10):244-245
铁路大发展时期,铁路高职院校应该瞄准轨道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积极响应铁路行业的就业准入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说明。  相似文献   

18.
详细阐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指明了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高职物流专业为例,探讨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贾宪涛  张伟 《价值工程》2011,30(21):239-240
我国已经将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得到广泛认可,根据国情,将德国职业教育引进来,中国化,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德国职业教育介绍,结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情况,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应从改变教育理念,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形成符合自身的、系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现行的考核制度等方面着手。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有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22):270-271
在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就业状况,关注大学生的生涯决策状况,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方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辅导员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就业工作过程,从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角度,引发了多角度总结和思考,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