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有商品生产,从而也还有价值规律的存在,这是谁都不否认的。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产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产品的生产是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对哪些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还发生作用以及发生什么样的作用等等问题,意见还是很纷歧的。最近,我国农村新建立的人民公社,比起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了较多的自给性生产,同时人民公社也已开始有了一些共产主义的萌芽,有的人就不作任何具体分析而武断地  相似文献   

2.
童泽雕 《经贸实践》2007,(12):32-3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农村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在动力、规模与运行机制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形成了以市场贸易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农村专业市场体系,解决了快速发展后农村的大宗商品流转问题。同时,以发展城镇商贸流通业为主体,鼓励上规模企业、规范企业的流通体系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商品质量,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以农村新型流通业态为主的农村商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北省农村集贸市场及农副产品流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等有了相当规模。但是,还存在严重不足:农村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仍然较低,发展亦不平衡;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发展不快,总体水平低;综合市场块头小,社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总规模与农村商品流通总规模不相适应,等等。这一些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是农民销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把农民引入大市场,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同国内外大市场接轨。虽然农村联产杈包责任制塑造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顺利地进入市场,他们刚从传统农业和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对走向市场还不很适应,许多农民仍处在市场之外。这里虽有体制问题、农民的观念和素质问题,但没有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作依托,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农业服务协会作为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农民的中介组织,它的出现和存在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张红,李秋萍一,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农村金融面临的新问题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也就明确了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要面向市场、进入市场,这对农村金融业原有的生存状态、组织方式以及供需格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给我国农村金融业...  相似文献   

6.
律素华 《新经济》2014,(17):119-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条件。实现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村走规范的制度化道路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社区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有利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所以,就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言,在全面完善和发展农村财务管理的同时,积极研究构建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势在必行,促进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商品从生产部门生产出来以后,必须经过流通过程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商品流通过程时间的长短,对于生产和消费都有巨大的影响。而流通过程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流通环节的多少。一般说来,流通环节愈少,商品流转时间愈短,就愈是有利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反之,商品流转时间就愈长。则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需要。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是机构重叠,环节过多,致使商品流通时间过长,造成资金周转缓慢,产销脱节严重,流通费用增加,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的问题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下面,根据目前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现状,谈谈关于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们人口众多,在农村中人口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就包含很多农村老人,因而,农村老龄产业市场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农村老龄产业市场的规模还在进一步增加,其开发潜力也在不断增加。在此时,要想充分挖掘农村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就需要对我国农村老龄产业市场进行科学分析,找到正确的开发途径,以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本文对我国农村老龄产业市场的潜力与开拓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地运用市场机制,通过经济机体的自我组织过程实现社会劳动与其它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一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计划运行的制度环境(如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基本确定以后,对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实现形式的经济机制的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海凤 《时代经贸》2020,(24):22-23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发展仍然缓慢,形成了农民需求和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所以探究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推动经济进步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通过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究引起大家对经济问题的重视,并不断地结合农村实际做出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11.
杨晓平 《经济纵横》1990,(11):28-30
<正> 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经济工作部门大多数同志都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中,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所以在分配上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分配理论上的一个突破。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的过程中,深入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具体地研究按劳分配和其它分配形式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出现了某些片面性。进一步具体地研究多种分配形式,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经营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具体分析。只要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按经营成果分配与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献灿  赵书丽 《经济论坛》2007,(17):128-129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没有农民的充分就业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所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评价流通部门的经济效益时,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把流通部门经营活动的有用成果(即“所得”)看成商品流转额(在物资部门也称为物资购销额),从而认为,流通部门的经济效益就是商品流转额同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比例关系。在同样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条件下,商品流转额越大,则经济效益越大;商品流转额越小,则经济效益越小。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是不完善的,是不能确切体现社会主义流通部门经济效益的本质的。衡量流通部门经济活动的有用成果,必须看通过这些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考核流通部门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商品流通数量和流通质量同时进行,作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要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而发展农村市场是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就必须加快完善我国现代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有鉴于此,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以及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存在知识资本存量不足,健康资本积累过低,结构层次不明显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缘故,亦有现实条件受限。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培育新型农民,这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契机,以此为机遇我们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韩盛文  冯有责 《江南论坛》2003,(6):29-29,37
目前,我国约有一亿渴望增加收入的农民,因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入城市,支持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随着城市下岗就业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里的容纳量亦会日趋饱和,这里虽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的问题,但国家还不能将我国总数在1.5亿左右,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的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城市,因为那样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何况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还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富余出来。所以,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恩格斯曾说过:要使这些被迫挤出农业的人不致于没有工作,或不被迫集结城市,必须使…  相似文献   

17.
也谈资金市场的管理体制对策李双风,杨秀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需要有明确的市场主体、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就本文涉及的资金市场管理问题而论,它不仅关系着市场体系中资金市场建设问题,而且亦涉及宏观调控体系问题,故笔者拟此题略陈管见,以...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到安徽省合肥市和六安、滁县地区,就落实农村经济政策问题同省、地、县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到一些社队和社员家庭进行了调查访问,深切地体会到,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安徽省近年来物质生产条件有了很大变化,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都有了相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贫困进程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树伟 《经济地理》1998,18(2):46-5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农村的经济状况却不理想、有相当部分地区和很大一部分人口的生活状况没有根本改善、有些甚至进一步恶化。严酷的现实不得不使人们重新认识中国农村和农村中的贫困问题。1历史回顾玉.豆农村贫困问题的提出最早提及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决议》指出:“农村仍有一亿几千万人口粮不足、……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40元以下”。此后.对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便有了较多的研究。1982年中央财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经营的逐渐市场化,农民、农村、农业等各项活动开始由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调节,各种资源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优化配置。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经济关系已走向了市场化发展轨迹。但由于制度原因,农村的基础相对薄弱。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有利于补上农村基础薄弱的短板。本文深入分析农机补贴惠农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具体分析我国农机补贴惠农政策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