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湘西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初露端倪。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和谐共生发展;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是区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后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核心影响因子包括区际共生、代际共生、生态共生、制度共生、低碳共生和发展共生六项,这六大关键因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了各关键因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影响机理,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影响机理结构模型;同时,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综合影响模型,分析了六大因子对区域经济的综合影响。分析发现,各核心影响因子通过各自的实现指标,形成了各自的共生价值体系,并最终会推进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而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在价值增值的基础上又会反作用于各影响因子,促进各因子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3.
张竟竟 《企业活力》2010,(10):13-15
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经济胞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于生物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深层次剖析三者之间的共生机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企业、产业、集群、园区、集聚区、区域经济构成了具有等级体系的共生单元;区域经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则形成了圈层嵌套的逐级共生环境;而在商丘市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点共生、间歇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经济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共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等全方位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问题是个新的时代命题。鉴于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分析了秦皇岛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二者对接发展的策略,对促进秦皇岛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地区产业与高职教育共生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可以看作一个新产业不断出现而旧产业不断消亡的过程。研究经济地理学经典区域发展理论可以发现,经典区域发展理论没有从过程维度揭示区域产业变迁。演化经济地理学则综合广义达尔文主义、路径依赖和复杂系统理论,建立新研究框架,探讨了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和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演化经济地理学的主流叙述强调了区域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性,后来不断细化了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并指出不同类型地区具有不同区域产业演化路径。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指出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是涉及一个内生与外生力量、多元主体参与、知识与非知识互动和制度变革的多主体,多要素和跨尺度过程。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深入企业组织层面理解后发国家与落后地区的路径升级以及未来预期对区域产业演化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导向、区域创新驱动机制与政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与开放战略、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模式、区域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反映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强大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以优良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得到大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促进区域产业与世界工业紧密结合,促使了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一批新兴经济体的腾飞。如今,中国产业正加速与国际产业接轨,临港工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临港产业与港口、城市间存在着哪些必然的联系与规律?临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意义?临港产业拥有哪些发展模式?这需要研究国际先进临港产业区的发展经验,研究这些亟待解决问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临港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迪 《企业经济》2012,(2):128-131
提升产业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区域创新能力可能是突破点。本文认为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实现互动,能为产业集群拥有竞争优势提供保障,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所需的新知识、新信息;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等,并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通过进一步延伸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加强,能够从开发新技术、引进人才、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竞争优势的提升还需要全区域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培育创新链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首先在对物流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同时从定性分析及郑州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的实证分析两方面,探讨两者的联系;通过分析郑州地区物流产业与郑州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提出加快郑州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完善郑州地区产业结构,促进郑州崛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与服务业区域融合:对京津冀地区的一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域融合可以分为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集群式发展两个阶段。笔者基于京津冀三个地区产业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探讨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认为区域融合机制的创新可以借助服务增强战略、知识区与产业区互动以及产业集群政策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导性地位的产业作用。文中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演化过程的分析,探讨区域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对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要求;同时,从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系统演化过程探讨其对区域产业集群演化发展的作用;进而,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空间布局规划的创新思路,即从区域物流空间系统演化的规律进行规划和布局以及从产业集群发展角度进行规划和布局等,以指导我国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系统的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产业转移的地区经济效应主要有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和发展效应三种。影响产业转移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三部分:内部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区域产业转移的发展关键在于区域互动的有效机制。构建一个符合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模型,有益于移出地和承接地政府区域产业转移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集聚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本质是不同区域的经济集聚程度发生了变化,是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的统一。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就是地理区位和政策影响下的经济集聚与扩散过程的统一,经济集聚在该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地理区位和政策通过经济集聚间接发挥作用,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引起区域的经济集聚与扩散现象。促进经济集聚(扩散)发展是一种内涵式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方式,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集聚的重要途径。在一体化和经济集聚基础上,加强城市群与发展轴的相互耦合,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引导"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拓展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毕雯雯  高媛 《价值工程》2012,31(14):158-159
本文首先对陕北区域经济发展现有模式及其影响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产业集群作为陕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选择,并对陕北区域采用产业集群模式的现实可行性和现实努力方向进行了分析,从特色产业集群、以价值链展开的产业集群、区域制度资源环境三个层面对如何在陕北区域实施产业集群模式作出了基于自己学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三角洲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也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其中,四大临港产业区(指山东省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发展,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环节,是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经济界》2010,(5):76-84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在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建设中,发展产业集群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就目前产业集群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耦合的现状来看,结构耦合矛盾突出,空间耦合受限,技术创新耦合不足,网络耦合紊乱,效率耦合不足,资源耦合失衡。其主要制约因素是: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主导产业的发展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发展乏力;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结构失衡;区位和交通设施制约,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受限;集群内企业恶性竞争。因此必须加强区际协调,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培育一批创新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构建区域网络系统,强化集群内各相关主体的协调效应;引导和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进生态环保型石油接续产业的集群发展;严格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产业集群的低碳化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以推动产业集群的深化和发展,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学在中国迅速发展,众多经济学家追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新理念,形成区域经济学的新理论.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中国区域经济学关于城镇化、区域产业发展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及变化趋势,在对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指标权重,得到综合指标,进而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得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情况;借鉴已有研究,构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型。再次,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建立的物流业和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1-2021年的数据,共计315个样本,从耦合协调、共生两个视角分析了浙江省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算例结果提出了浙江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我国区域产业环境变化的总体态势以及区域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是实施“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提。在充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结构”和“政府行为”五个维度构建了测度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及变动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十一五”期间31个省(市、区)的产业发展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了相应指标权重,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及变动性。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明显改善,“需求条件”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特征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爱香 《企业经济》2008,(5):134-137
产业品牌化与品牌产业化之间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是发展区域块状经济(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嘉兴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几年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的道路还很长。本文阐述嘉兴产业集群及产业品牌化现状,提出了通过创建和注册集体商标、区域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多方配合,不懈努力,有效推动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等对策,不断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以供其他地方发展经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