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巴盟的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体制初步建立;优抚、社会福利救济工作有序进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积扳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将在今年实施。  相似文献   

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本养老金”),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分别按工资总额及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为保障职工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而筹集的专项基金。它是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对基本养老金征缴、支付业务过程的真实性、合规性、内控制度的健全性进行审计监督,有利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结算管理工作,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困难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苏州作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 就业与社会保障,是属于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二者的性质和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组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郭瑛 《新疆财会》2004,(5):24-26
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制度并轨改革是当前地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使此项工作在自治区能够稳步有序地推进。现就自治区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工作的现状及推进“并轨”工作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一种基本制度,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是相辅相成的,经济越发展,改革越深人,越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保制度改革越深入,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目前,我国社保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制度也已覆盖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抚恤、救济、住房诸方面,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构成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为了加快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从1997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巩固改革成果,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1998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从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视 ,各级政府、各主管部门、各企业都成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中心 ,财政部为了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规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的管理需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 ,(中发 …  相似文献   

8.
养老、失业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最低生活保障是这一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它保障的是以下三类人员。  相似文献   

9.
下岗职工三条线变两条线生活保障是为了改革和完善通辽市的社会保障体制,大力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对下岗职工三条线变两条线生活保障课题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如何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兜底线”。几年来,我市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民政部门,坚持完善保障政策,规范运作程序,强化资金监管,2003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38亿元,有力地确保了17.3万名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更好地发挥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市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社保基金审计监督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督,实现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是取之于参保单位和个人,依靠财政担保和弥补不足,用以对特定劳动对象提供补偿保障的专项基金。主要包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是人们维持基本生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些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迅速扩大,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更加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日趋规范,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更趋合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处处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2008年新誓财政社会保障工作(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无收入困难老年居民生活补贴等一系列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迅速推开,公共卫生体系和基层卫牛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财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共制定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制度29项,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富余人员力度越来越大,下岗职工急剧增多。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财政部门逐年增加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活力》2006,(1):15-17
劳动再就业工程,是劳动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负责人的秦玉德厅长,开拓进取,绩效显著,使黑龙汀省的160余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做实28.47亿元,建立了养老长效机制。三年来共有218.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为维护稳定、深化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他被授予2005年度“黑龙江省改革十大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革命正在结出一个令人难堪的果实:百姓正在忍痛“告别”政府———不但就业不再由政府包办了,连医疗、养老、住房等许多原本由政府保障的事,现在都必须自己上心了。据权威人士透露,今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整体布局的关键性一年。对老百姓来讲,面对变数和不安全感不断增加的社会,了解政府把“岸”筑在哪里至关重要国务院总理朱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当前,要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  相似文献   

18.
在2004—2005年实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中,进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财政社保工作尤为忙碌、复杂,待这项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回过头来再进行总结思考,发现有些政策问题值得很好研究,特别是关于做实个人账户。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财政穷县,未来财力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盛晓光 《活力》2012,(13):44-44
社会保障是保持社会稳定、人心稳定、国家稳定的基础,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就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进行了阐述,指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遵循社会保障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