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省农业土特名优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农业土特名优资源是山西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为发展区域经济,大办特色农业,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生态食品”的兴起,土特名优产品日益在市场走俏,由过去以作为生活补充为主的自给性生产的土  相似文献   

2.
根据衡水市区域位置和农业资源状况,提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名优农产品的对策;并结合名优农产品的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青海高原东北部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分析了平安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优势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适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新型耕作制度体系,大力推广各种优化模式,集约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注重资源的保护,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进程,开发各种名优、土特、新稀产品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4.
农业资源经济发展有它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离不开一定的时间条件。农业资源时序经济是农业资源经济在时间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农业资源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其规律性,这种经济现象称为农业资源时序经济。一、农业资源时序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农业资源经济的自然周期原理。农业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农业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前者指水、土、光、热、气等自然资源;后者指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这里讨论的农业资源经济自然周期性问题,仅指水、土、光、热、气等自然资源。这些与农业生产直接有关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周期性,这些周期性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不被人们的意志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以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农业观光旅游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价值。最后,从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强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助合作、依托区域性农业资源特征匹配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建立健全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市场运作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农业资源开发的作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江苏省农业资源本底数据库、做好开发规划、明确建设重点、进一步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运行机制等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7.
追述了法律与农业关系的历史渊源,论述了法律与农业发生密切关系从私法与公法方面的原因,分别从绍了美、加等国家在土资源,水资源,其它农业资源方面的有关法律和法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常熟市农业资源的实际出发,从改造中低产田、复耕零星废弃地、开垦长江滩地、开发庭园农业、开发湖泊河沟、开发杂草资源、开发饲料资源及发展棉田套作等8个方面的途径,评价了农业开发潜力,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开发是大有可为的。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信息资源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在我国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信息资源的有效聚集、形成信息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三个环节,我国应采取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开发战略,采取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信息资源系统化建设、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和实用软件开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该文对兰州市主要特色农业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重点及其区域开发格局,并从资源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需避免的3个误区、要正确处理6种关系和落实的4项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1.
从资源开发利用这一角度出发,认为只有适时,适当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拓展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泽州县是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优势,对于建设泽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从农业资源的角度出发,对泽州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是兴安盟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全盟复建20年来的耕地、林地、草地的数量、质量变化,农业气候因素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阐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全盟退耕33.3万hm^2的科学依据。农业产业结构是建立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反映了资源开发的变化,20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文中根据全盟农业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机遇,进一步确定了全盟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划分,提出了粮豆主产区、城镇郊区、生态脆弱区、牧区和林区等5个区域,指出了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和发展持续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总书记1996年6月在河南视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投入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也就是说。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笔者通过学习这个指示,认为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必须转变对农业资源开发的方式,从农业资源开发粗放方式转到集约化开发方式上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投入中的科技含量和劳动打的素质,实现农业的增K方式的转变。一、农业资源集约开发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本不断…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四川省的开发农业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各地在开发中推行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资源效益为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把粮棉油肉作为开发的重点,建设"吨粮田"、丰产片、粮经双千田,改造低产田土,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水,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发效益1.注重现有耕地的深度开发,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一是狠抓中低产田土改造,增强农业后劲.全省以川中低产田土改造、川东低产田土改造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6.
应用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建设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高德三刘利辽宁省海城市从1979年开始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到1982年底基本完成了此项工作,并开始转入成果开发和应用阶段。辽宁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特色农业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色农业资源是北京山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该文在对山区特色农业资源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北京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明确了北京山区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现状,重点阐述了北京山区主要特色农业资源的类型、种类、特性、规模及效益。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三、五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省各地相继掀起了开发农业资源的热潮。与以往比较,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和突破。一是从单一种植业开发,开始转向耕地、水面、山丘、滩地等多方位的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二是从零星开发,分散经营,开始转向区域开发、规模经营;三是从传统的内销产品开发为主,开始转向“名、特、优、新”出口创汇农产品的开发;四是从掠夺型开发、粗放经营,开始转向整体开发和深度开发,使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市场开发有机结合,开发与保护、治理并重。这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向非农经营转化,缓解人地矛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预计今后各地农业资源开发的热潮还将持续高涨。  相似文献   

19.
立体农业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治市人多耕地少,属于贫困的传统农业区,近年来,发展立体农业取得良好效果。 长治市城、郊区和长子、屯留、壶关、襄垣、长治等县开发立体农业的农民,充分发挥劳力资源多、农副产品多、荒山荒坡多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建立了套种结构、水体结构、链式结构、庭院结构等多种立体结构模式,不仅有土地立体开发还有立体林业、立体牧业、立体水面、立体空间、庭院立体开发等。出现了农林业结合、林牧结合、种植业和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的研究有着实际性的借鉴价值。文章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分布数量进行统计,进一步对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分布密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苏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要远超苏中、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目前处于明显落后阶段,而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良好的苏南地区仍然存在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状况。为均衡江苏省各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全面提高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提出大力开发苏北地区主要星级景点,提升苏南地区农业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合理地对农业生态旅游的路政进行布局、利用新媒体打造与游客互动的平台等对策,旨在为江苏省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