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是生态补偿立法及制度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生态补偿源于生态学,后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成为经济学、法学上的概念。然而,对何为法学上的生态补偿,众说纷纭,几无定论。对法学上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关键是要处理好生态补偿继受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之间的关系。继受性内容是指对受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治理,拓展性内容是指对生态系统生态服务进行补偿,两者本质相通、目的相同,因此都应成为法学上生态补偿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问题。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方法的研究、补偿标准依据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的研究和分类、分阶段补偿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对绿色经济中有关生态补偿的概念、计算指标和方法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绿色经济中生态补偿的解决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4.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着资金问题,本文分析了对生态林业建设进行补偿的必要性,并提出理论依据和法律及政策依据,说明补偿的可能性,最后从补偿费的征收范围与对象、征收标准及征收办法、补偿费的使用与管理方面提出建立生态林业补偿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正义、创新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就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方性法规更是对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性规范,为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尚存在缺乏专门法律支撑、生态补偿主体过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与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我国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7,(10):6-6
为推劝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在四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试点工作,建立重点领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推动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补偿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淑娟 《经济纵横》2012,(12):27-29
本文剖析了森林生态补偿的重要性,从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两方面比较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方式,从森林生态补偿主体及范围、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森林生态补偿市场筹措、森林生态补偿效益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对于森林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补偿封解决经济发展和流域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目前对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认识模糊,不利于生态补偿的展开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通过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案例的总结分析,揭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政府主导的特点,并根据在流域生态补偿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提出中国进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研究评估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湿地生态价值的85篇文献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2)2018年我国湿地生态价值总量为18.36万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价值总量的75.55%,表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3)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特别是西藏、青海应对其优先补偿。(4)我国83.87%的省份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16.13%的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补偿标准,其中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的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这为建立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合理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了解现阶段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运用PRA(Participatory rule appraisal)即参与性农村评估和传统的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内生态建设补偿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现状研究、问题分析,发现本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中的主要问题是仍然没有有效解决生态补偿的三个基本问题:补偿主体、补偿强度、补偿资金来源。生态补偿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制度化、法律化,有必要在政策、法律层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从理念到实践转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更多的是为其他目标而并非为生态补偿制定.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维护环境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局限性.揭示了实践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障碍,进而提出从赔偿观念、立法、补偿支付机制及地方模式探索等方面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从理念到实践的路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闽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标准与测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熠  李建建 《发展研究》2006,(11):95-97
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成果中主要包含三类补偿标准及其相应的测算办法。(1)以下游获得的环境效益作为补偿标准。上游进行生态治理和保护,对下游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益;下游地区应当以上游生态治理和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效用价值作为补偿依据,并采取重置成本法和损失补偿法等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生态文明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补偿内涵及减贫的作用机理,梳理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现状,初步探索了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减贫效应的实证检验模型,为后期进行实证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指的是使生态影响的责任者承担破坏环境的经济损失;并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受害者进行补偿的一种生态经济机制。目前我国有关生态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保护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生  相似文献   

16.
姜妮 《环境经济》2013,(12):5-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这无疑将加大生态补偿实施的力度,推进在开发与保护地区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实行横向生态补偿。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补偿就能一步实施到位,由于生态补偿具有复杂性,必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矛盾最为集中的流域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补偿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探求中国能源可持续消费出发,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重点将中国29个行政区域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并且进行了横向对比,生态赤字大小的顺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同时,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国家宏观层面建立生态补偿的判定标准、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各省份为例,研究中国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量化问题,建立这种补偿的理论基础并尝试确定补偿的标准。结果显示:有19个省市需要向其他地区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应支付生态补偿的地区多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接受补偿的地区多为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建议国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协调区域生态服务与生态占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西电东送的电价现状以及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负外部性进行分析,结合国际生态补偿融资的经验,提出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西电东送”的电价中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的思路,分析了建立该生态基金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限制了一些生态区域的发展,导致其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引发了对生态补偿的潜在需求。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引入生态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生态产品交易来进行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电东送的电价现状以及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负外部性进行分析,结合国际生态补偿融资的经验,提出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西电东送”的电价中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的思路,分析了建立该生态基金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