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前财政分配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阮应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财政的基本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本文对我国财政分配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如财政分配的职能范围问题,财政分配的原则问题,财政分配的形式特征问题作些探讨。一、关于财政的职能范围问题我国财政...  相似文献   

2.
略论1941年国民政府国家财政系统改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省县财政关系是地方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抗战前期,地方财政体系重省薄县,形成省县财政统筹体制,削弱了县地方财政的扩张能力。省统筹下的财政紧缩政策与县政的实际扩张,造成县地方事权与财权之间的深刻矛盾,事权与财权的矛盾反映了地方财政体系的利益分配问题,集中体现在省与县的财政关系上。县与省之间矛盾的扩大,成为1941年国民政府国家财政系统改制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县级财政收支矛盾早已存在,农村税费改革使这一问题突显出来。笔认为造成县级财政收支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行财政体制不适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实,要摆脱县级财政收支困境,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文章中对我国当前财政的深层次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深层次矛盾就是“吃饭财政”,论述了解决财政深层次矛盾的出路在于把吃饭财政转变为建设财政,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教育财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本质分别是教育财政分配所产生的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育财政能力与教育财政方式的关系。教育财政能力体现教育财政分配中人与物的关系,反映生产力。教育财政方式体现教育财政分配中人与人的关系,反映生产关系。公共教育经费的适量筹集及其有效分配、教育财政分配公平和适应教育财政能力发展新要求而变革教育财政方式,是教育财政分配的四个永恒主题和基本规律。教育财政能力与教育财政方式的对立统一构成教育财政形态。教育财政能力与教育财政方式的矛盾运动推动教育财政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深入认识教育财政的三级本质,有助于揭示和把握教育财政分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吴智雅 《发展》2010,(2):48-49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凭借其掌握的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财政分配是整个社会产品分配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税收,税收是财政的主体,税收是公共财政,税收涉及到纳税人,使用好纳税人的钱,不仅体现对纳税人的尊重,更是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财政投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二是竞争性产业投资。比较国内外财政投资结构状况,我们认为,我省目前财政投资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是竞争性产业投资比重过大,而基础设施投资相对不足;其次是部门内部的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投资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我省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财政对促进三农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财政支农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工具。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整合支农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农效益。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的基本矛盾问题,学术界讨论非常激烈,也存在较大分歧。针对一些学者提出国际关系基本矛盾中的东西南北问题等观点笔者提出了质疑。假设国际关系行为体能力与利益分配结构的矛盾是国际关系基本矛盾,这一观点尝试对某些学者持有的国际关系基本矛盾观“主权国家和世界市场矛盾”予以思考和评判,最后经过史料证实,这一假说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1.
财政体制上的缺陷和弊端,是财政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体制问题,又是目前财政分配关系未能理顺,甚至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扭曲,从而制约着财政的振兴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充分认识财政分配关系扭曲的问题并寻求相就的矫正办法,建立有效的财政分配格局,就成为我们面临着的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财政信用是指以国家财政为主体,按照有偿的信用原则,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和调节资金的一种特殊的财政分配方式,我国的财政信用由来已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信用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如中央财政自1981年开始已连续十五年发行公债;我国政府有计划地在国外发行债券,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等。地方财政信用的开展主要表现在有选择地把一部分财政资金从无偿拨款改为有偿使用,形成了区别于银行信用的财政信用体系,促进了财政职能由供给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目前各地开展财政信用,发放财政性贷款的规模和范围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从我们现行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看,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我省在1999年前后实施的市区(县)财政体制在规范市区两级财力分配、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等体制改革方面效果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宏观经济和市区(县)两级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区域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区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财力是现代政府掌握的重要资源,因此对财政资源的配置体现出政府权力安排的逻辑。文章通过对新中国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改革的梳理,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照,探究其背后的权力分配逻辑及其影响。文章认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与职责、实现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是中国现代财政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位论的最好阐述,也是与马克思所说的克服三大差别的共产主义目标一致的,“三个代表”中所指的先进生产力就是指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社会主义财政作为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财政必须要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化生活水平服务。必须同时发挥财政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的作用,“税收中性论”、税制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
俄向军 《发展》2008,(1):63-64
县、乡财政体制在建同后大致经历了三次阶段性调整。一是1950~1979年的“统收统支”阶段,二是1980~1993年的“分灶吃饭”阶段,三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此后,县、乡政府依存的财政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对庆阳这样的革命老区,表现极为突出,由于县域经济薄弱,工业化水平低,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不断加剧。这促使我们对甘肃省庆阳市的县、乡财政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柳伟忠  唐杰 《上海改革》1994,(10):31-31
全国实行分税制后,中央调整了对地方的分配,省市级财政调整了对区县的分配,规范了分配行为,克服和弥补了市场经济的弱点和不足。据我们对南市等区的调查,分税制后,各区财政及时调整财政收支结掏和分配政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下面以某区级财政收支情况予以简介:  相似文献   

18.
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县级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平衡局面逐渐难以维持。长此下去,不仅制约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减缓改革进程。而且,将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建立稳固的县级财政平衡机制十分紧迫而且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总部经济和汇总纳税的税收管理制度趋势使地方政府间增值税税收分配矛盾日益显现,但仅以新出台的跨地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为参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增值税收入在区域间的不合理分布格局,应借此时机改革我国的增值税分享制度,以财政公平原则来解决区域间的增值税税收分配矛盾,使增值税的负税人付出的税收与所获公共产品利益相当,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县乡财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直接带来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层面的变化,变化体现了一般制度变迁的综合特点,文章分析回顾了我国县乡财政改革的路径,认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统筹发展的内生要求、县乡财政困难、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失衡、乡镇行政机构设置的变化均为进一步推进县乡财政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