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出口经理人》2009,(12):10-10
独具魅力的京剧画面和音乐节奏,神圣动人的“中国表情”,还记得北京申奥宣传片吗?张艺谋让世界“5分钟内感受中国”,在奥运会的国际舞台上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悠悠情韵,让世界对中国产生了好感和敬意。  相似文献   

2.
范鲁斌 《中国广告》2007,(12):129-13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广告业也随之复苏、发展,一经起步,发展迅猛。本文捕捉30年来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每一个引人注目的"第一"事件,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第三版刊登蓝天牙膏等广告,拉开了报纸广告的序幕。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率先在报上发表了《为广告正名》一文,指出"有必要把广告当作促进内、外贸易,改善  相似文献   

3.
何乐  王新业 《中国市场》2009,(42):22-25
1949年前的中国,出行用的自行车,叫“洋马”,点火用的火柴,叫“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叫“洋钉”;  相似文献   

4.
陆燕荪 《商务周刊》2008,(21):75-75
我想回顾一下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机械工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机械工业率先解除了生产资料的束缚。同时开放价格,按照市场规则,企业体制发生  相似文献   

5.
整整一年,我们家尝试抵制购买中国产品。 然而,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至少,不懈地坚持下去太难了。我一次次地怀念抵制的日子,可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再来一次。  相似文献   

6.
7.
8.
9.
《国际商务财会》2009,(7):67-68
从鞋业、电子产品到厨房电器,到处都会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它已成为时代的象征。过去10年间,美国每年从中国的商品进口量由约81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380亿美元。给人的感觉,好像所有产品都是来自"中国制造"。可事实表明,近来有关"中国制造"的说法有些不妥。在过去20年间,产品供应链已经分布全球各地,几乎没有某一个商品是在某一个国家制造。  相似文献   

10.
30年30个广告     
营销传播人士常言,广告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可信,不如艺术可爱。艺术可爱,不如科学可信。既可信,又可爱,是一个好的广告创意追求的至高境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告创意的心灵史,就是在可信与可爱之间找平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再经过50年的快速发展,到下世纪中叶,当迎来新中国百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在产业技术上将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美国《财富》杂志于今年9月底在上海举行国际研讨会,讨论的题目是2050年的中国。研讨会将邀请全球企业500强的掌门人出席,  相似文献   

12.
13.
《品牌》2008,(12):26-27
<正> 最早实行大包干的村庄。1 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发端。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了我国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中国加入 WTO 后,银行业的开放步伐加快到2006年9月底,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家  相似文献   

14.
核心提示:以往只能赚取‘刀片利润’的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的是‘打工者’的角色,如今,中国还未完全做好产业升级的准备,而打工者却越来越多,连这刀片利润也要分别人一杯羹最近,薇薇(化名)在Mango店买了三件衣服,产地分属三个不同的国家。就在买这三件衣服的半小时前,在H&M,她刚试穿过一条孟加拉制造的裙子、两件Made in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的T恤。  相似文献   

15.
“日本制造”挑战“中国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炎 《中国市场》2003,(8):66-67
<正> 最近,日本著名的财经媒体日经BP社的一篇题为《战胜“中国制造”的五张王牌》的长篇连载,成为几日来浏览量最大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日本记者列举了在风雨飘摇的大经济环境下依然有出色表现的几家日本中小企业的例子,挑战有关“日本制造已经失去竞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真有一桩怪事:中国以替西方消费者生产廉价产品而闻名,但中国人自己却享受不到。  相似文献   

17.
荆林波 《财贸经济》2012,12(12):11-12
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倍增”,所谓两个倍增是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倍增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关于中国制造的言论很多,有正面评价的,也有负面批评的。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最新情况后,从正面粗略地谈谈对中国制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根本上在于打破低成本竞争与企业能力不足之间的恶性循环从有毒的宠物食品和儿童玩具到存在安全隐患的轮胎,2007年,"中国制造"接连在海外市场出现质量问题。比如2007年6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世界对中国产品的认同,不是一两个国家所能左右的,而是世界市场的认同,根本在于中国产品质量过硬。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目前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暴"中,强烈主张对中国"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管制甚至禁运中国产品的人士,正是此前以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主张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人士。新华社文章认为,如果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纷争中再裹挟着政治思维,则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