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4-2008年,中央政府连续五年发布了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足以表明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农民增收困难突出.本文在参考众多学者对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2004-2008年,中央政府连续五年发布了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足以表明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农民增收困难突出.本文在参考众多学者对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增收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河南省农民收入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并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力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使之成为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实现城市和农村的产业互动,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六次锁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三农问题中,农民市民化进程一直也是三农同题专家们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入.对于国内多方面的影响也已经传导到农民工群体,农民市民化进程必然受到影响.本文针对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认为国内需求对于农民市民化转换的帮助更大,因此本次金融危机对于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6.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增收的关键是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带有品牌名称的"绿色食品"、"无公害瓜果蔬菜"已备受青睐.在这种趋势下引领名牌农产品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实施农业名牌战略、通过农产品创名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由于受到一系列制度性因素的约束,造成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在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农业制度的创新,消除妨碍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提高的制度约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任务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中央政府应提供制度支持,保证和规范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应帮助农民增收,确保地方产出最大化。基层政府应帮助农民确定结构调整的方向,优化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为结构调整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扩大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份额。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稳定,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实践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2年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71县的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武陵山区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大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对农民增收具有负向影响,金融效率改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农民增收,且并不存在"门槛效应"。城镇化与金融规模扩大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与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负效应。此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具有负向作用,而公共财政收支增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因素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为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及农民的金融抑制问题,必须大力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增强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提高各类扶贫资金和政策性担保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业的基本国情,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在我国三农问题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共识、实现制度化之后,进一步加强农地经营的规范性建设需要决策者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从多方面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把弱质农业变为强质农业,达到保护土地、农民增收的公共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相关性入手,运用1991-2010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均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其中,长期内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短期内农村救济支出没有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和特征,本文提出了促进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值得深思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三农问题既要对农村的物价和财政支农支出给予强有力的监控,同时更要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给予动态监控,从而为真正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市场创造条件.我们既要增加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转移支付,同时也要建立与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制;既要疏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以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的比重,也要建立、健全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既要增加农民收入预期,降低农民支出预期,更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对东营市金融支持农民增收作用效果作了实证分析,对制约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了剖析,认为主要是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和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制约金融支持农民增收,提出应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完善,消除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利用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数字技术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影响关系、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且具有长期增长效应,而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是数字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区域异质性显示,经济发达地区数字技术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文章分析了农民增收的社会意义、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及其原因,最后对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尤为突出,出现了"柑桔挂在枝头,蔬菜烂在田里,生猪存在栏里"的现象,农民增产难以增收.可以说,农产品面临的已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如何将其销售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流通进行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农业是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板块.要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农村人口约占80%的中国和重庆来讲得首先解决三农的问题,而搞好农产品流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局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政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但这四条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正逐渐表现出某些难以为继的局限性,以强化路径依赖为主要手段的农民增收政策与措施的效力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农民的持续性增收正陷入某种困局之中。要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局,必须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入手,解决农村经济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而不应该将短期的因应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唯一手段,这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之策。本文对我国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局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陕西省1978--2007年的时序数据,对农民收入与金融、财政支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农民增收与财政支农水平长期正向相关,并在未来对财政支农水平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二,金融支农水平在过去和未来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均十分微弱;三,金融和财政支农均无法对农民收入的短期波动起到有效的调整作用,同时,二者支农效率较低,对农民增收难以产生直接的因果影响。在此基础上,就陕西省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