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陈立智 《企业导报》2011,(16):77-78
通过对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分析,指出当前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坚持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而没有从产权上承认人力资本的地位,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构建的思路与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德国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经济界》2003,(2):81-85
一、引 言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和用户当中,由谁来控制企业、怎样控制企业,以及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按照现代契约理论的观点,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客体,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的起因是产权的分离。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技创业企业生产要素产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是企业成员根据自己生产要素的产权特征讨价还价的均衡结果。由于生产要素具有稀缺性和高能性的特点,因而科技创业企业形成了独特的所有权结构。深入地了解创业家人力资本和创业资本的产权特征是安排高效的科技创业企业所有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企业财权安排是指如何把企业财权在各产权主体之间加以分配。它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合理地安排企业财权,对干抑制企业内部人(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提高企业决策效率,促使企业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体现。企业所有权问题是企业产权问题的核心。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交易,影响了企业剩余的分配。公司治理结构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职业经理人与股东分享公司所有权、专业人员成为独立董事、普通员工持股。  相似文献   

6.
陈英 《财会月刊》2005,(7):14-14
一、企业产权安排对会计信息呈报的影响 企业产权安排对会计信息呈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信息呈报主体、信息质量及信息成本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一种不完备合约的内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的存在,而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形成,最优的合约安排是参与之间不断弈的均衡解,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利益相关共享式多边合约安排,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权会由集中对称安排不断趋向分散对称安排。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产权结构看,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任免上家庭化、亲缘化现象严重,重要岗位往往安排家族成员,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单一的产权结构的弊病在于,业主为了保持控制权  相似文献   

9.
产权问题是我国企业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所谓产权、亦即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对财产的终极所有权、经营权、直接使用权和与各种权能相对应的财产收益权。而产权界定,就一般意义来讲,它是从占有客体上划分的财产所有权关系,是从定量的角度,界定所有权的具体范围和边界,即对多元财产利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指构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在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中,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构成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一种以所有权为基础、使用权为核心的产权形态.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变革就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面对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如何清晰他们之间的产权关系?首要的监督武器就是产权审计。所谓国有企业产权审计,就是指对国有企业投入资本的主要来源和使用效果的审计。只有通过审计,晴晰了产权关系,才能为企业损益...  相似文献   

12.
产权界定是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不同投资主体的资产依法确认所有权的法律行为,是明晰企业不同投资主体产权关系的过程.合理界定产权,是股份合作企业设置股权的依据,也是兵团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对股份制的理解 经济理论界目前对股份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不改变国有企业所有权基础——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参照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以股份制形式重新构造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使国家拥有最终所有权、企业拥有包括实际占有权,处置权和使用权在内的法人所有权。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为分散投资风险,按照规模经济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因此,它隐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即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主体多元化,股份公司才能把投资风险成功地分解到每一个投资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现代商业企业制度与商业企业文化相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企业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国有商业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大多数企业在改革之前,所有权属于国家,改革后,所有权名义上属于国家,但国家对这部分资产缺乏明确的产权代表,运营主体模糊,甚至法人所有权也没有明确.  相似文献   

15.
上海财经大学李石泉教授著文指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有两种:一条是产权转让,再一条是产权重组。产权转让分两种情况,一是所有权转让,即财产易主;二是控制权转让,也就是由别人当企业领导。产权重组是指重新安排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使股份公司财产主体多元化。国有资产从一元主体变为多元主体,也有两种办法,一是所有权主体多元化,即实行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二是国有产权主体多元化,即构建若干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让这些公司拥有国有资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成为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现有企业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忽视了整体分析方法的缺陷,从不同利益集团互动性选择的视角来研究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产权改革的内在逻辑。指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依据企业利益关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依据利益兼容与正和博弈的原则,动态调整所有权安排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界定 产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所有权",而是所有权的一种结构形式,是特定主体对特定财产的一组权利,即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不同组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各种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8.
理顺产权关系是推动国企走向市场经济的关键,而理顺产权关系又重在产权的明晰化,即培育出真正为财产增值负责的所有权主体。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一定能改进企业效率;当不具备内外部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时,甚至会使效率受到损害。事实上,恰恰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中,更多地出现了损害效率的委托———代理问题“两权分离”有时可能会损害效率  相似文献   

19.
竺素娥  林兴 《四川会计》2000,(10):42-44
激励机制是企业所有者为了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的制度安排,内容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财务激励机制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为出发点,对经营者物质激励所作的制度安排。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高效运转的前提,也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试就如何建立现代企业财务激励机制的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财务激励主体和客体   (一 )现代企业财务激励主体是产权所有者。界定财务激励主体的实质,是要明确谁拥有企业,即谁是激励者。按代理理论来分析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所…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问题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绍华 《经济界》2001,(1):63-66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是要与国际通行的公司制度基本规则接轨,包括产权管理规则、股权构成规则和治理结构规则等。对现有改制企业来说,在有些方面需要重新规范,在有些方面则需要有所创新和突破。一、明确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代表,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我们知道,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明晰”。所谓“产权明晰”,指的是企业产权要有明确的边界,有明确的投资主体和所有权主体,有专门的所有者代表机构对国有资本进行管理。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整个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