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适课税理论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收税款,探讨公平与效率之间权衡的问题。把次优原则应用到税收领域,主张在维持—定政府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达到最小化。从而既满足效率要求,又符合公平原则。其具体的政策包括实行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最适商品课税和最适所得课税并存等。 相似文献
2.
石婷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3):150-154
文章通过对帕累托改进原理内在逻辑的分析,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讨论,在肯定阿马蒂亚·森对帕累托最优原理适用于"从地狱到天堂"的质疑具有合理性的同时,认为帕累托改进原理具有巨大的普适性,"从地狱到天堂"的景象应通过,也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而加以避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就中国经济改革如何调整帕累托改进的选择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和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达到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同时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然而现实社会里,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是要以牺牲部分公平为代价的;反之亦然.于是,就相应地出现了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取舍问题或价值排序问题.效率与公平,不仅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的和谐构建影响深远.因此.对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辩证地研究并科学地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5.
6.
交换效率与经济体制的两难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换效率是有别于帕累托效率、市场信息效率的第三种效率概念。如果将政府的经济职能限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纠正市场失灵,那么判断政府干预经济与推动制度变迁的行为是否得当的标准是市场是否达到了交换有效。 相似文献
7.
8.
经济效率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累托效率,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非效率、莱宾斯坦的X非效率、新制度经济学的非效率以及实证研究中出现的效率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经济效率的内涵在这些名目繁多的效率理论中基本保持了一致,即资源的不浪费。其差异在于,各学派沿着不同的思路对非效率进行了解释。但是,经济效率本质含义的普适性、共同特性要大于经济效率概念在各学派之间、理论与实证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基金最优持股比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考虑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条件下,在无穷期生命期限模型中,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的结果是完全等价的;但是在有限生命期限模型中(如代际交叠模型等),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的等价关系就不一定成立,而且在"动态无效率"的情况下,竞争性均衡是帕累托无效的,这时就有必要引入政府来调节经济效率。本文在代际交叠模型中引入国有股形式的社会保障来研究最优社会保障基金持有国有股的比例。研究发现:通过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的持股比例可以实现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的等价,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确定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持股比例。本文的结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未来的实际运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TRIZ理想化方法的环保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TRIZ理想化方法与环保产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将TRIZ理论应用于环保产业,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此方法包括理想化水平的评价模型、TRIZ的帕累托最优与改进 (优化原则)、环保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思路、步骤,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由理性个体组成的团体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集体的利益?文章基于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从利益分配的视角推导了集体利益得以实现的一般条件。研究表明:作为社会状态"理想类型"的集体利益,其得以实现的条件依次可以表述为:分配冲突的公正解决、个体正义性条件、零贪婪激励、正义规则对贪婪的抑制与规则选择冲突的公正解决等五个方面。探索集体利益实现的一般原理对于如何选择和设计适当的制度以实现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具有重要的规范含义。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一种错觉;普利高津则说,确定性是一种错觉。而文章认为,均衡也是一种错觉:集体选择的结果存在内生的不确定性。基于个体战略行动的多样性,文章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对集体选择的不确定性作出了理论上的证明。认识到集体选择的不确定性特征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以及设计与社会控制相关的制度规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益集团与集体行动:一个文献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研究表明,集团利益的公共性会导致集团成员普遍的搭便车行为,形成"集体行动的困境".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认为小集团、有选择性的激励、提供非集体收益、强制、组建有正规组织的社团、意识形态、利他主义和社会资本等能克服搭便车行为,促进合作,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张振勇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58-61
旨在探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私下交易形成隐形交易市场的原因,提出缩小这种隐形交易市场规模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用地企业风险偏好和地下交易超常收益的增加,以及地下交易惩罚和信用损失的降低,用地企业的地下交易空间将会扩大,而随着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积极监督成本和监督不力收益的增加,以及用地企业地下交易给地方政府造成潜在损失和积极监督收益的减少,地方政府的监督空间将会缩小,用地企业地下交易行为就会扩大。缩小这种隐形交易市场规模的途径就是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深入分析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入手,系统论述了中国利率机制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及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利率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结论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而这一客观规律是经济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科学探索而发现的一个真理;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16.
17.
利率模型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一种新的利率模型——市场模型,其建模原则是由模型得到的标准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必须和Black计算的价格相符。笔者认为,市场模型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这是传统利率模型不具备的,它虽然也有一定缺陷,但仍不失为一种方便使用者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Antonio Ga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2006,53(4):531-537
Pareto in hisManuale asserts that the price concept is inessential for the notion of equilibrium. This view deeply contrasts with the Arrow-Debreu’s
dominant approach of Walrasian derivation. This identifies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a system of prices at which the decentralized
choices of economic agents match.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justifies and gives substance to the Paretian point of view. The
differential merit of the Paretian approach is its independence of assumptions of price taking and of convexity in preferences
and in 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s. These assumptions are necessary, in the walrasian framework, only to maintain the centrality
of prices, but they clash against the request of realism. (JEL:BOO, D51, D60)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国家利益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许多学者曾就经济全球化产生 的根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等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国家利益对经济全球化作用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市场化报刊时评视为一种利益表达的象征行动,并将其置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利益分化的背景中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时评通过正当化的话语建构,使公众利益表达在局部范围成为可能;内含信任危机的公共事件是公众利益表达的焦点,权力一利益的逻辑与正当程序的逻辑交织在话语表达当中。目前的民意传输机制是不透明的,言论的作用是随机的,但其仍在象征层面具有话语抗争的社会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