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驱动力、现状,并就分析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最后总结得出,应该重视并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变迁带来的新问题,加强立法、培养市场、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2.
论稳定土地承包制与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2,28(1):47-50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必须赋予农民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育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透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法律条文的变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渐"解冻"。"解冻"后如何在保障国家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焦点,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相关文献梳理和提炼,并对当前研究热点剖析,希冀掀起新的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农村改革中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学者们从各个层面论证该制度的利弊。土地流转的规模化离不开本地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动,虽然在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规模日益扩大,但应注意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该制度的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户承包地规模流转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要时期以后,引导农户由分散的零星的非规模土地流转逐渐转向合作的集中的规模土地流转,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指导思想,本文对规模流转农户承包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达到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真正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分类尤为重要且具有理论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意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分类外,按不同标准可有11种分类,其中,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和流出方其物权是否丧失或是否保有这三种分类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新华 《经济学家》2023,(3):120-128
细碎土地供给与规模土地需求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主要矛盾。细碎土地的交易特征决定了分散式流转面临过高的交易成本。在我国当前土地制度下,只有调整土地流转的交易装置,才能推动细碎土地的规模化流转。相对于分散式流转,整合式流转通过“两次流转”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细碎土地的转入和规模土地的转出。整合式流转的关键是中介组织对细碎土地经营权的整合,将细碎土地的经营权整合为规模土地的经营权,并差异化地流转给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依赖于中介组织对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土地承包户利益关系的整合。相对于地方政府和村庄能人,村社组织作为中介组织在推动细碎土地经营权整合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我国土地流转路径,应该推动整合式流转、加强土地经营权整合、发挥村社组织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其具体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9.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流转的物权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高效流转,我国物权法须做如下完善:其一,应当在物权法上彰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能;其二,确立包括抵押、继承在内的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其三,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承包土地的权利正在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农民的承包权利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农民的承包权利却极度膨胀。我们在看到土地承包权利被侵蚀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承包权利在少部分农民中膨胀的现象。如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权利和义务是目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承包土地权利膨胀的表现、再阐述了土地承包权利膨胀的危害和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土地权利和义务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中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华 《发展研究》2010,(12):105-107
本文厘清征地与失地农民社保、土地权利与农民变市民等关系,认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关键在于:征地补偿应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制度,建立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权利的实现机制,保障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明确农民对整理节约出的农村建设用地享有收益权,建立健全农村拆迁法规,遏制"拆房占地"活动蔓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22,(1)
为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政策,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成员权的保护问题,从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现状、原因着手分析,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权利保护救济机制,做出相关提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控制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的重要工具。从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角度,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的两阶段模型,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的自身财富水平、投入风险项目的知识产权价值、努力水平、市场声誉、风险项目成功率、风险项目产出的变现性与可控性、风险项目运行的在职消费水平、风险投资者获取的剩余价值索取权、风险项目投资额度、风险监控成本、风险项目的战略收益、风险项目运行的私人收益与共享收益、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专用性、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等因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控制权转移的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珂  刘卫柏  魏逊  钟士宇 《经济地理》2022,42(3):133-140
土地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特征,当前农村土地市场中流转租金的形成机制并不健全。土地流转租金居高不下甚至快速上涨对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阐释,但鲜有从农业经营外包影响农村土地流转视角的阐释。使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基于湖南、吉林和重庆3省(市)2014—2020年实地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农业经营外包对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经营外包明显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经营外包显著提升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增大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需求,打破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求平衡关系,出现流转市场中农村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形。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农业经营外包会对小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农业经营外包在丘陵地区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租金快速上升的作用不明显。文章提出转变小农户的传统观念,引导小农户参与农业经营外包,全面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产权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民主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价格发现机制和监管及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实现土地规范、有序、健康流转,需要构建配套的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他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搭配合理的财政制度和有效体现农民权益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发挥制度功效,最大限度保护好农民多方面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农地产权厘定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爱军 《财经科学》2006,(11):97-102
科学厘定农地产权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存在农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地使用权不完整与不稳定、农地转让权界定不明晰等主要问题,因此,重新确认农民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健全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权力制衡机制和健全农地征收收益分配机制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发达国家的农地治理经验中,农地流转的期限长、面积大,是农业现代化、高效化的基础。中国农地流转期限短的原因在于,流出方的推力不够、流入方的拉力不足、政府的给力不充分。针对这些分析,提出了推动中国农地长期流转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0.
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的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均等化"目标的含义.义务教育均等化不应仅仅是财政经费占用量的均等,而应是产出或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生均经费支出总水平不能有太大的差异.在此目标下,我们以全国省级2000-2004年数据为样本,利用双固定效应回归技术,寻找义务教育需要的决定机制.并在回归模型确定的决定机制基础上,根据变量性质与农村人口学统计特征、农村物价水平等特征,具体计算了合意的均等化目标下农村所需的义务教育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实证研究表明,均等化转移支付需求较大,而且,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