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劳汉生  贺兵 《经济师》2007,(9):41-43
我国当前的制度伦理建设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尚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完善制度伦理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可行性。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如建立一套以保护产权为实质内涵的准则、精心设计信用制度等等。如此,才能为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2.
程春彬 《经济师》2002,(4):35-36
文章从经济学理论出发 ,分析了道德的公共物品性、道德制度的必要性和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指出实现“以德治国”重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是解释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新视角。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的急剧性变迁、市场经济制度的偏失、市场经济某些制度建立的"时滞性"以及市场经济制度激励不足等现象是造成道德失范的主要诱因,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以解决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健 《经济论坛》2009,(16):115-117
虽然从理论上讲,管理与伦理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企业成员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与伦理相结合的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因为管理与伦理的结合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过程缺乏制度供给和变迁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道德说教的方式使人们接受传统的伦理规范或者由人们理性设计的伦理规范,从而使管理与伦理相结合的设想,就不能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理性自利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自利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反映,但理性自利行为的限度和目标是需要制度来约定的。和谐社会是经济的和谐;是伦理的和谐;也是制度的和谐。在和谐发展的社会里,自利与利他需协调,崇尚道德是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不仅是受利益驱动规律作用的纯自然历史进程,也是内含着道德价值意蕴的社会历史进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不仅需要相关制度、政策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伦理基础,运用道德的约束力,依靠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以人类发自于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伦理基础是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度分析与博弈分析,认为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经济过程的润滑剂,均起节约交易费用的作用;道德与法律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德治与法治需要同时并举;为了方便腐败治理,对行贿者可以考虑减轻直至免除其法律责任,对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进行严密的监控,对受贿者要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2006~2014年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制度质量对保费收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度质量改善对扩大保费收入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制度质量一级指标中,公共制度质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超过企业制度质量,在二级指标中,产权保护制度的改善对保费收入的促进作用最强;我国制度环境在道德规范与抑制腐败方面较差,规范社会道德和反腐败成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制度改革首要任务。本文结论意味着,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我国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公共制度,尤其是在规范社会道德与抑制腐败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黄美玲  宋海峰  曾岳 《经济师》2009,(4):263-264
文章从应用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房地产业相关的五项制度,揭示出五项制度中的伦理缺失,以便政策决策者进一步认识制度伦理的重要性.增强制定房地产制度的伦理意识,以确保房地产业中的相关制度符合公平、正义等伦理要求,推动我国房地产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中有两种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通过法律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非正式制度通过意识形态、道德潜规则等发挥作用.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存在着环境管理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二者以不同的形式,对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的管制作用.我国环境管理亟需建立正式管理制度与非正式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制度的构建和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满洪 《环境经济》2012,(12):18-22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是单一的制度设计,而是制度结构的创新和制度体系的构建。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该构建起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和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等所构成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性”的经济伦理学分析的前提进行讨论,“性”作为生物行为,它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对由性行为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伦理分析,不能进行善恶的道德评价;其次,分析论述了在以货币为交换尺度的交换关系领域中,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对性伦理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说明提出对“性”的经济伦理积极评价可能性的道德尺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性"的经济伦理学分析的前提进行讨论,"性"作为生物行为,它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对由性行为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伦理分析,不能进行善恶的道德评价其次,分析论述了在以货币为交换尺度的交换关系领域中,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对性伦理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说明提出对"性"的经济伦理积极评价可能性的道德尺度.  相似文献   

14.
张淑萍 《时代经贸》2008,6(1):62-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意蕴,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及人与自然和谐等核心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型经济伦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即企业伦理、制度伦理和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5.
张杰 《金融评论》2013,(6):1-38
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既有文献见仁见智。本文的分析表明,儒家伦理起初内生于保证家庭组织运行效率的实际需要,而后长期充当国家与个人的调适角色,促成了家族制与官僚制的制度妥协,并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制度基础,汉唐盛世便奠基其上。中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要害是政府因素与其他市场因素能否达成制度均衡,儒家伦理的作用自当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儒家伦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完成了商业转向,具有了丰富的市场涵义,加上东亚经济奇迹佐证凿凿.因此其对市场经济发展有利无害当成定论。本文的讨论发现,儒家伦理的宏观功能与微观功能存在内在冲突。它在宏观上具有很高的财富门槛与道德条件,但却疏于微观层面的财富创造,因此,既有经济改革过程注重汲取基于新教伦理的欧美制度优势以促进财富积累,具有显而易见的合理性。但是这种进程缺乏稳定性与包容性,极易导致财富与道德的偏离,而儒家伦理恰好具有纠正此种偏离的比较优势。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衔接”在所难免。本文的结论是,财富积累长期疏离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当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面对日益凸显的深层社会经济矛盾.唯一正确的制度选择是使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重返中国本土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中,非正式制度仍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应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正向功能,重视习俗影响,塑造道德理念和建构新型文化,积极探索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农业保险制度的有效结合。构筑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恂诚 《财经研究》2005,31(1):72-80,122
企业制度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省交易成本,儒家伦理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和若干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企业横向兼并、纵向合并和多元化投资的发展,中国若干规模较大的企业曾经进行过经理人层级制管理的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家族企业的分家析产和对异姓的不信任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而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视角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哈耶克的道德进化论,都研究道德和伦理。两者的区别在于:意识形态概念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基本假设的“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意识性和自发秩序,意识形态的作用权重,不同的基本方法论等。前者对后者有明显的借鉴,两者相似之处有:理论出发点上均重视“文化”和“学习”的作用,基本假设上对“有限理性”的认识趋同,具体方法论上都注意博弈论的运用,哲学基础均是自由主义的世界观,一致认为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系统稳定与变迁的重要因素,得出了正式制度变迁应在意识形态框架内进行的结论。本文认为两者有综合的可能,并对制度变迁视角下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了晋商内部治理结构中委托代理关系得以实施的两大保障机制——道德自律和惩戒机制。文章认为道义文化、参与人之间的策略互动与商帮集团的集体主义惩戒机制相互补充和加强,才很好地保障了晋商委托代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良好运转。在当时的条件下,晋商委托代理制度不仅实现了参与人之间的策略均衡,而且也使内部的制度安排与外部的社会环境相协调,从而很好地满足了制度安排的效率要求。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道德文化与制度法规建设应当并重,人们普遍认同的各种商业习惯和行业惯例也应该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总结了建国以来农地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方面对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调整完善,加快土地流转,走规模经营道路;另一方面通过小城镇建设、西部大开发移民等措施千方百计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当前促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中经济与伦理双重目标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