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是决定当今世界走向的巨大力量,也是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1995年5月下旬党中央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对我国的科技进步、振兴教育和国民经济上新台阶是一个强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此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战略性的转变建国以来,全国科技大会迄今已历四届。从1956年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78年邓小平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1995年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至今年1月胡锦涛描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蓝图,四次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不同口号折射出中国在不同时期面临的科技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3.
科技短波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提出中国科技现代化“三步走” 在中科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面向社会开放的“科学与中国”系列学术报告会上,路甬祥作首场报告。他在题为《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的报告中提出如下观点: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当中,“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路甬祥认为,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实现应走在前面,其“三步走”的目标包括:第一步,到2010年前后,初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第二步,到中共建党一百年之际,即2021年左右,初步实现科技现代化,中国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当时世界强国中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实现科技…  相似文献   

4.
创新的春天     
一九五六年,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号召--向科学进军. 一九七八年,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九九五年五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5.
一、引育我国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至今已整整三十年To1978年12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对科技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分量之重,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态势 世纪之交,在高科技革命、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适度超前发展的态势。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8年,全国人大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9年,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相似文献   

8.
自治区成立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科技事业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广西的科技事业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经常前来广西视察,深入科技第一线指导工作。广西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若于重要决策。1978年召开广西科学大会,表彰一批科技英模和科技成果,出台了“关于广西科技发展十条”,1985、1991、1995年先后三次召开全区科技大会,分别出台了关于广西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教兴桂的若干决定,各级政府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各级党…  相似文献   

9.
《企业科协》2006,(4):F0003-F000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06年5月23日(初步确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党中央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名代表和200名特邀代表将汇聚一堂,商讨科教兴国大业,谋划“十一五”发展大计,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这将是中国科技界群英荟萃共谋发展的一个良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一次盛会,也是各级科协组织和学会、协会及会员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1978年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2006年1月,胡锦涛又提出中国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力图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这表明,创新驱动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驱动战略,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来的,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十年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现在,人们对此论断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科教兴国”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战略。“知识经济”这一新名词是联合国研究机构在1990年首次提出来的。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中国翻译出版,“知识经济”迅  相似文献   

13.
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方针,强调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以国强民富为标志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10月11日,秋高气爽。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国家质检总局2001年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三次科技盛会。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发表了讲话。会议总结了"十一五"质检科技工作,部署"十二五"质检科技发展,动员全系统行动起来,举全系统之力,集全系统之智,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本刊特将支树平在这次大会上的讲话进行了摘编,以便读者更好地领会精神。  相似文献   

15.
要闻速读     
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开幕胡锦涛等九常委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6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大会。这次大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召开的一次盛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国科学和工程技术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最近召开的全国八届四次人大和政协会议,提出了“科教兴国”、“两个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江泽民同志也曾精辟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兴国之本,强国之道,富国之源。科教兴国是总战略,总是要结合当时的具体任务来实施,当前经济战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西部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依靠教育和科技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当前兴国的具体内容。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些分析。 一、充分发挥教育、科技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所说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国有企业改革是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改革是一场革命,要对各级干部不断地进行教育。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系统和其他大专院校在干部培训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今后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在扩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讲话中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政治保证”,“中央要求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这既是对地方各级党组织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企业党组织提出的要求。企业党组织怎样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为“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呢?  相似文献   

19.
《企业科协》2006,(1):5-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 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大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扩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1200名,特邀代表200名,列席代表300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进一步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和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宏伟蓝图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光辉思想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近来学术界与有关部门就如何加深对科教兴国战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一、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而作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概括。20世纪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已进一步证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在:(1)产业结构升级。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这是第二产业的突起;60年代后,高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教育业、商业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逐渐占有主导地位。对一个国家来说,各次产业率反映着国家的发达程度:一次产业率占优势的国家为农业国;二次产业率占优势的国家为工业国;三次产业率占优势的国家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